·鲤鱼胡同跃龙门·

北京的胡同极多,但那些胡同的名称都是怎么来的呢?这里单说说“鲤鱼胡同”。

鲤鱼胡同原称“老人胡同”,附近还有“举场胡同”、“笔管胡同”、“驴蹄子胡同”。人们都说这几条胡同过去是朝廷选拔人才的地方,天下闻名。鲤鱼胡同取鲤鱼跳尤门之意;举场胡同是明、清两代的科举考场;笔管胡同有一个出名的笔店,专门供应考生上等的笔墨;驴蹄子胡同是因为各地考生骑驴进京时留下许多驴蹄印子而得名。

有一年,京城大考,天下考生都来京应试。有一个河南考生,头三个月就离开家乡往京城赶。别人进京,不是骑马就是坐船,最差的也要骑一头毛驴。可他家里穷,连头驴也没得骑,只好自己挑着行李和书箱,凭着两条腿星夜赶路。好不容易到了北京,贡院下处早已住满。他只好走上街头,想找个落脚之处。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老人,关心地问:“这位举子,为何哀声叹气?” 考生听了,心中一酸,道出了原委。老人听完,说:“别发愁了。就到我家去注吧。”这老人是胡同里一个好心的老汉。当时,这条胡同住了十多户人家,都是在贡院当过差的人,老了便在这里住下来,所以胡同便叫老人胡同。河南考生得到老人的帮助,便放下心来,发奋攻读。

离考试还有 3 天,京城下起了大雨。大雨过后,云端忽然落下一条长约

2 尺的大鲤鱼,在胡同里穿来穿去。一声响雷,鲤鱼腾空而起,飞入贡院, 然后一个翻身,钻入云端。于是人们议论纷纷:鲤鱼跳贡院,今年准要出一榜好人才。事情传开,老人胡同也就被叫成了鲤鱼胡同。

3 天后,举场开科。河南考生来的晚,连个贡号也没有,考试自然没他的份儿。在老人指引下,他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坐下,自己掏出纸砚写了起来。不到片刻,就把卷子交了上去。主考官一看,这份卷子的卷头没有龙书、龙印,就知道是个混场的,正想随手搁在一边,可眼睛一扫,发现这份卷子不同寻常,真可谓文笔超群、才华横溢,不由连声夸奖:“妙文,妙文!” 就这样,批了个头名。

这个考生得中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老人,还给老人立了个大牌坊, 因此鲤鱼胡同又名“大牌坊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