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风筝谁牵线

1994 年的北京,风筝似乎比往年热了许多。

刚一开春儿,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风筝就缀满了天。天安门广场是放风筝的传统地方,每逢假日,一大早儿就有三五成群的男女老少,高擎着风筝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乐颠颠地摆开架式。一时间,天上无数个风筝悠哉悠哉;地上,密匝匝的人群全成了“望天儿”。谁要是想弄清逍遥的风筝有多少,数起来可不能眨巴眼儿,稍不留神就得再从头数起,就是这样得出来的也只是个大约数。其实不仅仅是天安门广场,北京还有许多放风筝的好地方,尤其是立交桥等一些开阔地带,每到傍晚您就瞧吧,老人眯着眼几笑、孩子牵着线儿跑,那份乐呵,连毫不相干的旁人也都情不自禁地仰头观望。

风筝为何如此受到北京人的青睐呢?

人们这样解释:“今年春节禁放鞭炮,没乐呵出来,心里憋得慌,只好以放风筝找找齐几。再说,现在实行 5 天工作制,时间多了,老闷在家里不是个事几,全家出来轻松轻松。”也有人说:“咱北京适合普通老百姓玩的玩意儿太少了,动不动就要掏大钱。还是放风筝好,又省钱又有乐子。”人们各有心思,放风筝便成为时尚。

其实,放风筝是北京传统的习惯之一,北京也是风筝的传统产地。风筝又称纸鸢、鹞子,纸茸背上装有丝条做的弓弦,风吹弦响,音如古筝,因此号为风筝。我国春秋时代即有风筝,北京的风筝到清朝就已发展到相当精致的程度,曹雪芹曾写过《南鹞北鸢考工记》,记载了许多风筝品种。现代又出现了巨型风筝和微型风筝,大者数十米,小者可装入火柴盒内,工艺之精巧,令人赞叹。

古代放风筝,风筝上常装有笛子、太平锣鼓或灯笼之类,夜间放起,笛响锣鸣,灯光点点,引人注目。而且放风筝又称“放秽气”,风筝升天后将牵线剪断,让秽气随风筝一起飘走。随着时代的发展,放风筝已失去其古老的含义,而作为一种体育运动流传下来,受到北京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