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馆子撮一顿

下班,回家吃饭;星期逛逛公园饿了,回家吃饭。北京人几十年几乎不曾改变过的饮食规律,这几年忽然有了改变。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吃饭由填饱肚子转为一种享受,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人们开始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外食机会越来越多。“下馆子撮一顿”成为北京人生活中常有的事。据调查,1987 年北京市平均每户家庭一周外食不到一次,而现在,每周平均达 2.5 次,在外就餐的人数每天达百万之众。于是每到吃饭时间,北京大小餐馆的生意总是非常火爆。出现这种状况与北京餐馆业的发达有很大关系,如今的京城,荟萃了川、粤、鲁、淮扬四大菜系;以宫廷菜和清真莱为特色的京菜博采众长,兼收并容;加上快餐、西餐和多种风味小吃,真是东、西、南、北、中,集八方风味于一地。美味多了,就餐者自然也越来越多。

当然,不同类型就餐者所选择的餐馆类型又有不同:一类以工薪族为主体,加上惜时如金的个体户和知识分子。他们多以快餐或小吃为主,图快捷方便和经济实惠;二类是尝鲜族,这类食客大多是收入颇丰的中青年,以享受为主,只要没吃过,变着法儿也去尝鲜。不论中餐、西餐、快餐、煎炸、烤、涮⋯⋯哪里新开风味餐厅,闻讯后必然前往,大有尝遍天下山珍海味之势;三类是讲究吃、喜排场、图舒适,这类人多选在大饭庄就餐,对就餐环境要求较高,有些人甚至把家宴行到饭庄,如婚宴、寿宴等。

往年春节,千家万户大樱家宴,餐饮业进入淡季。可这几年,各大餐馆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节日期间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餐馆欢度佳节。以萃华楼饭庄为例,1994 年腊月二十七到初三,这家饭庄天天爆满,接待顾客 12000 人次,包桌 266 桌,营业收入近 80 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 67%。

仅除夕夜,这家饭店接待包桌就达 35 桌,大厅、雅座全部爆满。其他饭庄也

大致相似,基本上都延长到晚 10 点才打烊。

自 1994 年 3 月实行每周 44 小时工作制以后,很多餐厅从中午到晚上客流不断,尤其是商业繁华区、公园附近的快餐厅,业务量直线上升。人们逛市场或公园之后,到餐厅品尝风味快餐成了生活中一件极其愉快的事。餐饮市场的热潮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折射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