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灯胡同话取灯·

北京有 3 条取灯胡同,南城一条,北城两条。为什么叫取灯胡同呢?这与北京古代的引火物有关。

我国古代有一种引火之物,史书称之为“取灯”。把松树或杉树枝条削成小木片,然后将硫磺涂在木片顶端,很像现在的火柴,清代末年,西方火柴传进北京后,人们习惯称之为“洋取灯”,简称“洋火”。

取灯早在公元 6 世纪的北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到清代,北京就有人以取灯为业。福格《听雨丛谈·取灯》记载说:“京师有市取灯者,其名甚雅。以芝麻秸削为细枝,涂硫磺于顶,遇火即燃,用以引烛。”这种取灯在当时是一种很重要的商品。大约在明代初年,以制造、贩卖取灯为业的人越来越多,并逐渐聚集在一起,取灯胡同就是取灯作坊手工业者聚集的地方,也是取灯的货栈和批发站。直到民国初年,取灯在北京城里还有出售。后来,随着人柴工业的发展以及火柴需要量的增多,取灯作坊就被北京火柴厂所取代。

取灯作坊经常发生火灾,因火灾而破产甚至丧生的人很多。因此,解放后,为保证城内居民的安全和维护城市环境,北京市政府将此类行业迁往永定门外经营:自此,取灯胡同就空有其名而无其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