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城二绝·
“团城”座落在北海公园南门外西侧,是一个近似圆形的城台,城墙高
4.6 米、面积仅 4553 平方米、周长 276 米,步行一周只需 10 分钟,可它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并与北海、中南海等一起,构成了北京城内最为优美的风景区。
辽代,这里只是瑶屿南面水中的一座小岛,元代建大都城时,忽必烈很欣赏这座小岛,于是在岛上建“仪大殿”,称为瀛洲,并在四周建石城,名团城。城下四周环水,东、西、北各有木桥通往其它宫殿,其中西桥为木吊桥,下有两只大船,皇帝过桥后可移舟断桥,禁止通行。传说在选择元大内地址时,忽必烈站在团城上拈弓搭箭向东南方向射去,箭落地点便是建造大内的中心点。这则传说与徐达一箭定京城极为相似。明代,成祖朱棣重修仪天殿,改称“承光殿”,以砖筑起城墙,基本上形成了现在的样子,团城也成为帝后和大臣们观看灯火的地方。清康熙年间,北京地震,团城被毁,乾隆时修复,后慈禧在承光殿中供奉玉佛,团城也就变成了佛堂。新中国成立后,团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 年扩展文津街,加宽北海大桥时,有人竟提出拆除团城的建议。周恩来总理亲自登上团城察看,最后决定将国务院北墙南移,保留团城。
从东面“昭景门”沿台阶而上,经过“罩门”便来到团城上,迎面是主体建筑承光殿。大殿坐北朝南,正方形,有重檐歇山,四面又各推出单檐卷棚式抱厦一间,黄瓦绿剪边,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在我国古建中是罕见的。殿内有白玉佛一座,高 1.6 米,上嵌宝石,全身洁白,光泽清润,由整块白玉石雕刻而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玉佛身上装饰的珠宝被掠走,至今玉佛左臂还留有侵略者的刀痕。关于玉佛来源,一说是乾隆时西藏进贡之物, 一说是光绪时北京明宽和尚从缅甸募化而来,进献慈德的。承光殿前有一别致的蓝顶白玉石亭,内有一杂色墨玉瓮,高 70 厘米、口径 135×182 厘米、
周长 493 厘米、膛深 55 厘米、重 3500 公斤,这便是研究北京城历史极为重要的文物,闻名的“渎山大玉海”。称大玉海,是形容器皿之大。象征“德海”。大玉海周身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浮雕,中有海龙、海马、海猪、海鹿、海犀等海兽,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大玉海几经沧桑, 元初置于琼岛广寒殿,忽必烈用它作酒瓮宴请有功之臣。明代广寒殿被毁, 大玉海流落到紫禁城西门外真武庙,道人不知其价值,用作咸菜瓮,直到清乾隆时才发现,以千金购回,置于团城。大玉海与白玉佛被称为“团城二绝”。
团城上古木参天,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承光殿东侧的一株高大油松,到今已有 800 年历史。相传一年夏天,乾隆在团城游玩,由于天气闷热难当,只好坐于这棵油松下,立时清风拂过,暑汗全消,于是封之为“遮阴侯”。又说乾隆一次到江南游玩,骄阳似火,可他头上总有一块云彩遮住,形状与遮阴侯顶盖一样,有趣的是团城上这株松树忽然变得枯黄,直到乾隆回到北京才恢复原状,于是人们说,遮阴侯也随乾隆下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