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吃茶汤又面茶

“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这首《都门竹枝词》勾划出了旧京街头小吃的多样化。虽然茶汤、面茶都叫“茶”,但却不是同类小吃。 “茶场”明、清时已盛于北京,是明代皇家茶点,民间仿而效之。将炒

熟的糜子面放上红糖,用滚开的水冲成。与其同类的“油茶”则是用牛油或素油将面粉炒熟,再加入开水。茶汤和油茶都有所谓的“八宝”之说,其实就是加上山植条、青红丝、葡萄干、核桃仁、瓜子仁等一些果料,使之香甜可口。经营此业的多兼营藕粉。

旧京,卖茶汤、油茶的有三种形式:一是挑担走街串巷的,每逢春秋两季午后 3—4 点钟沿街叫卖。其担前是个紫铜大茶汤壶,壶为双层,外层加水, 里层烧火,壶底座贮存木炭和一双火筷子;担后是个大木桶,挂着水舀子, 木桶上放个小屋顶形的长木箱,里面放碗、匙子、糜子面、油炒面(油茶)、藕粉,还有一罐红糖。有买主时,现以小瓷碗将糜子面或油炒面用少许开水调好,再到前头将铜壶搬起,提得高高的一冲,以小铜勺猛搅,待搅成糊状, 递与顾客。二是设茶汤摊,多半是在庙会上。其摊案以桐油涂面,长约丈余, 案前设长凳,案上陈放玻璃盒两个,盒内分数格,盛面、糖和果料。盒后放彩色小碗数十个,小铜勺多把放一罐内,案后支一大紫铜茶汤壶,沸水滚滚, 壶盖、嘴、肚处镶黄铜花边和图案,可谓案净、碗洁、壶亮,颇能引人食欲。三是开设于大街的店铺,门口以大茶汤壶为招幌,店内设座。每于正、二月代营煮元宵。

至于面茶是用糜子面熬成的稠粥,盛到碗里后,再用细筷子将事先以炭火或油调稀的芝麻酱,来回往粥上一丝一丝地抡,抡匀抡满后,再撒上一层芝麻盐儿、干姜(同姜)粉,确也咸中有味。此为当年穷苦市民的一种经济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