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

北京以长城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区有八达岭、慕田峪、金山岭和司马台等数处。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较为典型的一段。坐车从北京出发,经清河、沙河,到昌平,然后往西北行至南口,不久便进入一条峡谷,

名叫关沟,全长近 40 里。此沟是燕山山脉的缺口,是北京北部门

户,也是北上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契丹、女真、蒙古人几乎都是从这条路打入北京的,军事地位极其重要。沟内旧有 72 景,设有四重关口:南口、居庸关、上关(已废)、北口,北口就是八达岭。

南口是关沟入口,旧关城和城墙已破败不堪,但两旁山脊上可

见城墙与烽火台遗迹。进入峡谷,只见山峦重迭,苍松翠柏,幽静壮 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乾隆题“居庸叠

翠”碑就在居庸关城南不远。居庸关在战国以前称“居庸塞”,为“天下九塞”之地。北齐称之“纳税关”、唐时称之“蓟门关”、元代开

始称“居庸关”。居庸关城建于明代洪武元年(公元 1368 年),城内有一座汉白玉高台,称“云台”,券门正中刻有金翅鸟王,两旁刻有 交叉金刚杆图案和大象、猛龙、卷叶花和大蟒神;两壁刻四大天王、众

佛像,以及数种文字的佛经。佛像共计 2215 尊,刻工精细,形神兼备,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居庸关往北 5 里,独卧一

块高 3 米、方圆 50—60 米,如半圆形大枕头的

巨石,人称“仙人石”,上有“仙枕”二字,又称“穆桂英点将台”。石面上有 28 个圆眼,传说是穆桂英搭帐蓬时的杆眼,因此又称“帐蓬石”,

是关沟 72 景之一。沟内还有许多以杨家将命名的景点,如居庸关附近的“拴马桩”、四桥村附近的“盔甲洞”、青龙桥附近的“五郎影”、“六郎像” 等等。关沟内有“五贵头山”,原名“五鬼头”,由于这里山高坡陡,经常翻车,疑五鬼作怪,修石佛寺以震慑五鬼,供“地藏菩萨”和“十殿阎王” 石像,后被毁。五贵头山洞南口原有弹琴峡,也是关沟胜景之一。每年春分前后,峡中溪水潺潺,空谷传音,如悦耳琴声。不过此景在修亨张铁路时被毁,仅留峡旁“五贵头弹琴峡”等雕刻文字。关沟沿途还有许多名胜古迹, 如“泮宫石坊”、“白凤冢”(京剧《游龙戏凤》中李凤姐之墓)、“北山雪立”、“仙人桥”等等。关沟中还有“詹天佑”铜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独立设计并亲自领导了京张铁路的施工,从 1905 年至 1909

年历时 4 年时间,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解决了列车过八达岭的

难题,并修建了长 1091 米的八达岭大隧道,在我国铁路技术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青龙桥往北就是八达岭。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西去宣化、张家口;东到永宁、四海,交通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这里居高临下, 地势险峻,设有关城,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历代都设重兵把守。八达岭关城建于 1505 年,城高 7.5 米、厚约 4 米,东西两座关门相距

63.9 米、城内面积 5000 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名“居庸外镇”,西门名“北门锁钥”,解放前均己倒塌,1953 年才得以修复。居庸外镇前面有块巨石,原高 2 米,后修公路时垫高路基, 现在看上去不甚显眼。此石名“望京石”.每当天气晴朗,站在石上可通过关沟遥望北京城,据说八国联军攻陷于津后,慈禧逃难路经八达岭时,曾站在

此石上回望北京。长城人口处还有几门明代大炮,其中最大的一门筒长 2.85 米、周长 105 公分,炮名“神威大将军”,1638 年铸。

长城从北门锁钥关“门城台”的南北两侧起,依山而筑,城墙平均高 7.5

米、墙脚宽 6.5 米、顶宽 5.8 米,可容 5 马并骑、10 人并行。城墙内侧有 1 米高的矮墙,称“宇墙”(女儿墙);外侧称“堞墙”,上有以砖砌就的一个个高 1.7 米的垛口,垛口上部有了望孔和射击洞,垛口之间相隔半米,是

作投石用的。沿城墙向前望去,每隔 300—500 百米有一座方形或长方形的凸出台子,高的称“敌楼”。上层有垛口可了望射击、下层有券侗可供住宿或存放武器;低的称“墙台”,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站在城墙上向外眺望,远处小山岗上有用土石砌垒起来的高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烽火台”。台上备有柴草、硫磺、硝石等物。如遇敌情,白天燃烟,叫“燧”,因内含狼粪,点燃的烟可直达云霄,因此俗称“狼烟”。夜间有敌情就举火,称“烽”。于是,后人常用“狼烟遍地”、“烽火连天” 比喻战争,就来源于此。

关于烽火台,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周幽王有名爱妃叫褒姒,平时总是绷着脸,国王为能博取她的一笑绞尽脑汁,无奈之际竟然将她带到骊山,命士兵点燃烽火。诸侯们见此纷纷带兵前来教授,到京城一看,原来是皇帝在开玩笑,弄得啼笑皆非。后来敌人真的打来,幽工命人再点烽火,结果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援救,幽王寡不敌众,被杀身亡。也许是鉴于此,明代对举烽报警有严格规定:来敌百人以下举 1 烽放 1 炮、500 人 2 烽 2 炮、千人以上 3

烽 3 炮,5000 人以上 4 烽 4 炮,万人以上 5 烽 5 炮。长城沿线每隔 10 公里

就有 1 座烽火台,这样,几千里的防线上,数小时以内就可知道敌情,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报警系统。

登上长城,极目远眺,只见万山逶迤,长城如带,朵朵白云,缠绕其间, 真有人间仙境的感觉。正如陈毅同志《长城词》所赞:“八达岭上望天渺, 长城逶迤万峰小,如此江山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