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张吃三年的京城古玩业

清末民初,北京古玩业极盛。清帝退位前,北京城里众多的公子哥儿讲究玩古玩,赛主、比阔,炫耀富有。辛亥革命后,迫于生汁,他们又不得不把珍品宝物拿出卖掉。而新上台的民国新贵,有的为附庸风雅,装饰环境, 有的谄媚上司,做为晋升的敲门砖,都要买些古玩。尤其是外国嗜古好奇者相率来华,搜罗中国古物。这样就给北京的古玩业带来发展的好机会,解放前古玩铺到处林立,较为集中的地方有琉璃厂、东安市场以及地安门一带。

古玩铺经营种类繁多,如各朝各代的铜炉、鼎彝、佛像、磁瓶、盘、碗、壶、罐、名人字画,以及明末清初的雕漆、珐琅,或远年的古砚、云石、紫石,还有出土石碣、陶器、石人、瓦像等等,不一面足。但真假、成色不同, 混杂一起,真正的行家也未必全识。

古玩并不完全出于北京,如秦汉各代铜器,多出于山西;宋元各代磁器、陶器,多出于河南。古玩商人趸来北京倒卖,往往才能得到善价。

古玩行业专业性强,成本高·而且货无定价,灵活性大。它总是随着社会习俗、地域区别、好恶程度,认识深度而不断发生价值上的大起大落,所以经营此业的人往往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有鉴别古物的能力,而且头脑灵活, 能言利口。

古玩铺的另一特点就是用人少,店内成交次数也少,但交易额大,利润高。经营方式是坐于门市等主候客。表面上看,店主终日吸烟品茶,好似无所事事,但一旦成交一宗大买卖,就有不可估量的收入,“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近年来,由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文物及民间特种手工艺品行业如雨后春笋,尤以和平门外琉璃厂文化街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