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肃穆升国旗·

在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个地方,虽然它的面积只有

196 平方米,但每当朝阳升起和夕阳西下的时候,它的周围总是聚集着成千上万的人。

这块具有无穷魅力的地方,就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杆基座。

1949 年 10 月 1 日,第一面五垦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这里也就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1983 年岁首,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接替了天安门广场地区的执勤任务,从此无论是风起雨落,还是飞雪飘扬,三名武警战士总是准时从天安门城楼拱形大门里气宇轩昂地走出,在千万双肃穆的眼睛注视下,伴随着朝阳将国旗升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由三个人代表国家升降国旗难以表达亿万人民的崇敬之情,与我国一个泱泱大国的地位不相适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李玉坤为此提出议案,认为升国旗仪式应该更加隆重。33 名解放军代表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于是 1991 年 4 月,《关于改进天安门国旗升降仪式》的报告送进了中南海。国务院总理李鹏审阅了这份饱含亿万人民深情的报告,批准从 5 月 1 日实行新的升旗仪式。与此同时,广场国旗旗杆基

座也重新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国旗基座面积为 196 平方米,平面分为三层,

正中矗立着 30 米高的国旗杆。新的国旗升降仪式,由 36 名武警官兵组成国旗护卫方队护卫国旗行进,仪式分节日和平日两套方案:节日和国家纪念日, 以及每月 1 日、11 日、21 日,由 60 名军乐队队员现场奏国歌,平日则同步播放国歌录音。1993 年 10 月 1 日,国旗护卫队官兵全部更换了新式执勤服装和装备。这是国旗升降仪式的第三次较大的变动。

每天清晨 4 时许,天安门广场上就聚集着刚下火车匆匆赶来的祖国各地的男女老少,也有通宵未眠的学生,还有军人、公安干警以及从海外归来的游子。他们都在等待着那一庄严的时刻⋯⋯

5 时 5 分,广场上华灯齐放,金木河内象征 56 个民族团结向上的 56 组彩色喷泉,色彩纷呈,蔚为壮观。天安门城楼的轮廓灯、节日灯、泛光照明灯交相辉映,耀眼夺目,使天安门城楼显得更加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5 时 11 分,在《歌唱祖国》的军乐声中,36 名气宇轩昂的国旗班战士和

60 名武警军乐队队员护卫着国旗从天安门门洞经过金水桥精神抖擞地走了出来。5 时 15 分,伴随着庄严的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同旭日一同升起。人们昂首凝视着这鲜红鲜红的五星红旗,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热潮,骄傲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据统计,新的升旗仪式实施 3 年以来,每天前来观看的人数有上万人, 尤其是重大节日,广场上更是人山人海,最多一次达 26 万余人。3 年里观众总数已达 3000 多万。国旗下,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党员入党、团员人团、学生加入少先队时面对国旗宣誓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