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大典·
圜丘祭天是古代郊祀的形式之一。
明清两代祭天大典在每年冬至日举行,典礼之前,要将从皇宫到天坛所经过的前门外大街修整一新,同时对本来就富丽堂皇的天坛进行全面的再修葺。然后在圜丘坛上设七组神位,每组均有天青缎子临时搭成的神幄。上层正面主位为皇天上帝的神幄,呈多边圆锥形,东西两侧配位是皇帝祖先的神幄;第二层东西两侧从位是日、月、星、辰、云、雨、风、雷诸神的神幄, 神位前摆列着玉、帛及整牛、整羊、整猪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正面台阶下东西两侧陈设着由编馨、编钟、镈钟等 16 种,60 多件乐器组成的中和韶乐,排列整齐,肃穆壮观。
筹备、参与祭大大典,是一件异常严肃的事情,任何人不得涕唾、咳嗽、谈笑、喧哗,否则严惩,因此到天坛来的人无不诚惶诚恐。乾隆有一次到天坛行礼,因对准备工作不甚满意,就革了工部尚书及右侍郎、礼部尚书及侍郎的职,一名工部侍郎还被发配新疆。
祭祀前一天,皇帝到皇穹宇上香,到圜丘坛看神位,到神库视边豆,到神厨视牲,然后到斋宫致斋。
祭天的时辰是在日出前七刻。届时,皇帝从斋宫起驾,斋宫鸣钟。到了圜丘坛,钟声顿止,鼓乐齐鸣,大典正式开始。此时,圜丘坛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烛影摇红,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祭天大典分九项仪程: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札,行亚献礼, 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每项仪程都有不同的乐章,皇帝和大臣们都要行三跪九拜礼。此外还要饮福、受胙、跳八佾,直到焚烧祭品的气味充满圜丘的上空,隆重的祭天大典才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