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空巷赶庙会
逢年过节赶庙会是北京市民的一桩生活乐趣和精神寄托。
的确,庙会有它特殊的吸引力。每逢新春佳节,万众欢腾之际,人们为祈福迎祥;调济一年来为生汁操劳造成的枯燥生活,便不约而同地扶老携幼去赶庙会,其盛况大有万人空巷之势。
旧历正月初二,人们自发地群起朝拜广安门外五显时神庙,这是老北京春节中的一大奇观,香火之盛已是登峰造极,其它各庙无出其右者。相传, 五显财神是五位绿林好汉,专门杀富济贫。他们坐化后,其肉身被塑成神像, 就地建庙奉祀。说是祷之可以发横财。这正迎合了人们盼望发家致富的心理。于是,天未明,家家户户烧香秉烛,祭享增福财神,然后驱车策马奔向五显财神庙。富豪者乘暖轿、轿车或四轮马车:一般商贾、市民则怀抱整封的高香坐在畜力拉着的敞车上,车上贴满了黄钱、“道有儿”和“日行千里路, 人马保平安”的红联,妇女们都骑在插花披锦的小毛驴上。唯独那些手工业作坊、商店的学徒、小伙计们,平日难得一游,今日却有缘进香拜神,浏览年景,穿新衣戴新帽,虽徒步而行,却也精神焕发。个别坐在车轿里的阔佬们刚一出城,就将刚兑换来的倍儿新的毛票、分票或铜子从车窗顺风往外洒, 任其漫天飞舞,谓之“散福”。路旁的人们纷纷去抢“散福钱”,能抢到者, 也谓之“有福”。
挤进庙里的人上香、布施,然后去西配殿买纸元宝,谓之“借主”,以示吉利。归途,不论男女都买些红绒蝙蝠形的花插在头上,谓之“带福(蝠) 还家”。买几条红纸片鱼,谓之“吉庆有余(鱼)。
早年,每逢旧历四月初一至十五,万寿寺有半个月的盛大庙会。届时, 僧众要在大延寿殿哮经,在山门前和院内“舍缘豆”(即将煮熟的豆子配上咸胡萝卜丁儿,放在大拄箩里,用小勺免费送给香客和游人,意思是与佛结缘)。人们争先恐后与佛结缘,意在求福求寿。
更为盛大的庙会是四月初一三十五的妙峰山。开庙前,庙上就派“助善” 的人到城里各大宫户去敛布施,在施主门前筛锣,贴上大幅黄纸报子。届时, 这家必有朝山进香者。街道上,通常以某个小庙主持人或平素“好善”的进行招集。四月初一拂晓,各街巷路口,均鸣锣为号令,招呼各户朝山的香客结伴前往。各种民间香会也要去朝山献艺,沿途边走边练,鼓钹齐鸣,路旁观者如潮。路上隔不多远就搭有茶棚,招待香窖饮茶休息。茶棚里的知客异口同声向过往的香客、香会抱拳大喊:“您多虔诚啦”、“自求多福!”等吉祥话,让香客欣然色喜。
通往山顶碧霞元君祠的各路山道上,有名目不同的各种善会,如粥茶老会(施舍粥茶)、献盐老会(舍盐给自带干粮的香客调味)、拜席老会(免费提供香客用的卧席)、巧炉老会(免费给各粥茶棚锯盆锯碗)、茶叶老会
(施舍茶叶)、盘香老会(免费提供盘香,让香客点旱烟用)、缝绽老会(免费为香客缝补或钉鞋掌)、燃灯老会(免费供应灯笼、蜡烛,供照明之用)、掸尘老会(义务为神殿掸去尘土)等等。总之朝山进香中,除轿夫、商贩、乞儿收钱,其余皆以施舍为本。当地农民纷纷前来出售自家制作的手工艺品和吉祥物,有麦秸编的草帽、团扇、花篮,以及各种花鸟鱼虫;有桃木拐杖
(说是拄着它下山可以避邪),红纸剪成的金鱼(象征富贵有余),或用金银纸糊成的元宝(象征招财进宝);或用彩纸做成小人,谓之“招财童子”, 或以红纸做成蝙蝠形的头花,(象征戴福迁家)⋯⋯香客各了其愿下山时,
必选购一两件吉祥物,以为朝山而归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