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穹宇、回音壁与圜丘坛·

从祈年殿出来,沿宽阔的丹陛桥一直向南,穿过成贞门,就到了“皇穹宇”。

皇穹宇是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建筑风格也是以圆形为基调,以宝顶为圆心向外扩展,高 19.5 米,直径 15.6 米,下为 2 米多的汉白玉须弥座。殿内斗拱层层上叠,天花层层收缩,形成美丽的窿穹圆顶。殿内彩画以青绿为基调,以金龙为主要图案,或猫金、或沥粉贴金,显得辉煌华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诸中国建筑艺术的美国基辛格博士曾多次来这里观赏。

从皇穹宇到“琉璃门”铺有一条石板南道,由殿基向南数一、二、三块石板,便是有名的三音石。面向殿内猛击一掌,站在第一块石板中央,会听到一声雄浑的回声,站在第二、第三块石上则会听到二、三次回声。由于回声来自供奉上帝之建筑,于是有“人间偶语,天闻若雷”之说,给古老的天坛增添了神奇的色彩。这种奇妙的现象,是由皇穹宇围墙的声波反射作用造成的,三块石板处于垣墙中心,因此在石板上击掌能听见反射而来的回音, 又由于音波折射回来的距离不同,因此所听到的回音次数就不同。

皇弯宇外面的围墙亦呈圆形,墙面整齐光沿,孤度规则,对声浪也能形成折射。这时,两个人分站东西两端,一方对壁说话,声波就会沿壁折射前进,直传 100—200 米的另一端,如打电话一般,清清楚楚,回音悠长,娓娓动听,因此人称“回音壁”。

皇穹宇往南便是圜丘坛,是皇帝祭天活动的场所。始建于嘉靖九年(公元 1531 年),坛高 1.6 丈,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均有 9 级台阶,每层周边又

围有汉白玉石栏,每个石栏又都有雕刻精细的云龙图案。中国古代认为 9 为

数之极,是最尊最贵的意思,因此圜丘坛与 9 关系极为密切:三层直径相加

是 45 丈,不但是 9 的倍数,还含有九五之尊的意思;中心的圆形大理石称“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3 层台面每层都铺有 9 环扇面形状的石板,上层第一环为 9 块,第二环为 18 块,第三环为 27 块,到第九环为 81

块;中层从第十环的 90 块到第十八环的 162 块:下层从十九环的 171 块到第

二十七环的 243 块。三层总计 378 个 9,共 3402 块,象征九重天,因为皇天上帝住在九重天上。更让人惊讶的是,石板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安装得严丝合缝,至今历 200 多年风风雨雨,坛面依然平整如镜,决无下沉或上翘现象,观者无不为古代劳动人民有如此高超的工艺水平而惊叹。站在天心石上说话或唱歌,能听到非常宏亮的回声,但站在天心石之外的人就不会有这种感觉,这也是因声波反射而造成的。圜丘坛两道壝墙,第一重为方形,第二重为圆形,象征“天圆地方”。外墙东南有“琉璃燔炉”,用于焚烧松柏木和祭后烧视板、视帛,炉旁有“瘗坎”,即毛血池。祭典告成,把所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于坎内,表示不忘祖先饮血之意。燔炉前有“铁燎炉”, 以供祭天时烧松柏枝、松花等用,据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和香味能避邪,香味还能直达干庭,招唤天神的到来。西面有“望灯台”,又称天灯, 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灯笼,蜡烛为特制,燃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 可燃 12 个小时。

站在圜丘坛上,人们似乎能感受到当年帝王率领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祭上帝、拜日月、祈丰年、舞升平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