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沧桑

刘伯温追箭建京的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并非史实。刘伯温所处时代为明朝初年,而北京城的建立,其实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

大约四五十万年以前,在今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上就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人”。几十万年过去了,龙骨山上生活的“山顶侗人”在身体特征上与现代人已没有明显区别。大约过了一万年,随着畜牧业和农业的兴起, 北京远古居民告别了祖居的山间崖洞,迁徙到平原上生活,出现了原始农业部落。此后又过了几千年,北京人终于从原始状态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一个伟大的城市终于呱呱坠地了。她,就是北京最早的雏形——蓟城。

《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蓟也就是燕国的都城。据考古发掘,蓟城呈长方形,东西长 850 米、南北长约 600

米;城墙厚约 4 米,分主城墙、内附墙和护城坡 3 部分;城垣外有沟池环绕, 颇具规模。

历史表明,一个城市的诞生必须要有适当的地理因素。蓟城之所以诞生在北京小平原上,决非偶然。蓟城三面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山后是开阔的游牧地带。于是,这里的居民一方面可向北与游牧部落发生联系,另一方面又可向南与中原建立关系。北京也因此成为当时沟通南北交通的枢纽,这才是北京城建在这里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 3 世纪初叶,秦始皇统一中国,蓟城成了广阳郡的治所,此后一直到唐代末年,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和平时成为南北交流的商业中心, 战争时则是必守必攻的军事重镇,地位不可小看。

契丹人入主中原后,将蓟城定为陪都,你之为“南京”或“燕京”,到12 世纪初叶,女真族取代辽的统治地位,燕京被正式定为金朝都城,称“中

都”,女真人对都城进行了改造。扩建后的新城周长 18.5 公里,位居中央的

皇城周长约 4.5 公里。

元朝建立后的至元八年(公元 1215),忽必烈迁都燕京,第二年改中都为“大都”。元朝最后统一了中国,北京也就上升为全国唯一的政治中心了。元大都的改建工程从至元四年(公元 1267)忽必烈迁都前就开始了,到至元二十年(公元 1293)结束,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家黑迭儿丁亲自设计并领导。工程主要分官殿、城池、运河 3 部分,外郭城周长 28000 米,呈长方形。市

区布局端正,大街宽 24 步,小街宽 12 步,整座城市如棋盘一样,整齐壮观, 被西方人尊称为“大汗之城”。

公元 1368 年,明军攻入大都,改大部为北平,1421 年燕王朱棣又改北平为北京,这是北京得名之始。永乐四年(公元 1406),北京城大规模的建设开始了:移建南北两面城墙,建设宫殿、布置园林、修筑外城,北京最后呈现出“凸”字形的轮廓。

公元 1644 年清朝入关后,北京城与前代相比并无多大改动,但近郊园林建设却远远超过了前代,如圆明园、颐和园等等,其瑰丽幽雅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旧北京城的发展就这样大体经历了元朝的奠基,明朝的改建,清朝的修建 3 个阶段,最终成为中国古代帝都建筑艺术中的杰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北京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到 1991 年,北京城市面积已是原来的 20 倍,1993 年 10 月 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迈向 21 世纪的北京——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

年至 2010 年)》,规划包括城市性质、规模、环境、布局、开发和建设卫星

城镇、旧城改造、城市交通等内容,规划了到 2010 年北京城市的建设发展方向和建设方针。北京将无愧于祖国的心脏,也无愧于进入世界都市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