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与纽伦堡审判
盟国管制委员会 如何处理战败国德国的问题,是二次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美苏斗争的焦点。
① 根据协定,捷克斯洛伐克将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割让给苏联,并入苏维埃乌克兰共和国。
在 1945 年 2 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正式决定了苏美英对德分区占领,即英国占领西北部,美国占领西南部,苏联占领东部,首都柏林由三国共同占领。同时达成协议邀请法国作为第四国参与占领,其占领地区从美、英占领地区中划出。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即分区占领了德国(包括柏林)。四国总司令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任务是保证各占领区协调行动,并就涉及德国整体的主要问题作出决定。但是,由于各占领国都想把德国问题的处理纳入本国战略方针的轨道,参加盟国管制委员会的四国代表又都拥有否决权,结果是盟国管制委员会形同虚设。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美英和苏联都是各行其是。唯一的例外是战后初期对德国战犯的公开的纽伦堡审判。这是因为,在世界人民经历了二次大战空前浩劫之后,任何国家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为纳粹罪行辩护。
纽伦堡审判 1945 年 11 月 20 日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城开
庭,开始了对 21 名纳粹德国首要战犯的审讯和判决。
在这批被告的法西斯战犯中,有纳粹政权第二号人物“帝国元帅”戈林, 有希特勒自杀前在遗嘱中指定为国家元首的邓尼茨,有“天字第一号犹太迫害狂”的施特莱歇尔,有参与杀害大批波兰人的弗兰克,还有希特勒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以及协助炮制《我的奋斗》一书、1941 年突然只身驾机神秘地飞往英国的赫斯,等等。在经过长达 10 个多月的审讯之后,1946 年 9
月 30 日,军事法庭依据大量确凿的证据,宣读了长达 250 页的判决书。判处
戈林、里宾特洛甫等 12 名首要战犯绞刑,赫斯等 3 人无期徒刑,4 人被判处
10—20 年有期徒刑,3 人得到赦免。判处德国政治领袖集团(即以希特勒为首组成的纳粹党组织机构)、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党卫队等为犯罪组织。1946 年 10 月 1 日,纽伦堡法庭正式闭庭。
纽伦堡审判基本上是一次公正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给予侵略战争的密谋者、组织者、执行者以应得的惩罚。这次审判也是同盟国在战后一次重要的国际行动。
战后德国的去向 但是,大国在纽伦堡审判上的基本一致并不能保证他们在其他问题上的协调行动。一旦问题涉及战后德国向何处去时,美英与苏联的固有的不同利益就明显暴露出来。
当时在苏占区,苏联对德政策主要着眼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从安全方面讲,苏联认为必须对德国社会来一个根本性改造,以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自 1945 年 6 月 9 日成立了负责占领管制和监督事项的军政府后,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消除法西斯势力,铲除军国主义,实行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的措施。政治上惩办重要的纳粹分子,到 1947 年,共清洗纳
粹分子 39 万余人;大力支持当地革命民主力量,准许建立反法西斯政党,各地陆续建立了德国行政管理机构及各级地方自治机构。经济上,没收战犯、纳粹分子的财产;解散垄断组织;对大企业实行国有化;进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容克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使苏占区经济逐渐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苏联以受德国侵略而遭到严重破坏和损失为根据,坚持对德国采取严厉的赔偿政策。在当时苏占区民生凋敝的情况下,大批拆迁德国的工厂设备。到 1950
年底,苏联公布得到的补偿为 76.58 亿美元(西方估算为 120 亿美元)。这对苏占区德国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改善产生了不良影响。
当时西方有三个占领区。美英法三国虽然也是矛盾重重,但在对付苏联时又比较一致。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遏制苏联,不再对德国
嫉恶如仇,而是想扶植德国,借助其物力、人力和战略地位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于是,美国驻德军政府在本占区尽可能对纳粹战犯从轻发落。它拒绝对工业家战争罪犯进行国际审判,同时,对确定犯有战争罪的 75%的人仅判处罚款,对 20 %的人仅限制其选择职业或禁止担任公职。它还设法重建资产阶级政党。在经济上,没有对任何一个大垄断联合企业进行非卡特尔化, 军事工业设施没有拆除。美国力图保持德国原有工业结构,复兴德国经济。同时,美国看到,要把德国扶植起来遏制苏联,单靠自己的占领显得力量不足,于是便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
美国合并占领区的想法最早见之于 1946 年 5 月 26 日美占区军事长官克莱给美国政府的一封电报中。克莱当时就估计到,合并占领区之议将遭到苏联以及一直想削弱德国的法国的反对,因此他在电报中提出,要是不能和苏、法取得一致,就敦请英国将其占领区和美占区合并。
英国在本占领区的对德政策,仍然是其传统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延续,即阻止欧洲大陆上任何一个强国独霸欧洲。它不愿彻底肃清法西斯分子。同时企图占领德国西北部大工业地区,以制服它在欧洲最大的工商业竞争者,组织在英国控制下的西欧联盟。但又苦于力不从心,同时认为强大的苏联比德国更加危险,何况德国强大也便于英国在欧洲实行平衡外交。基于以上考虑,英国基本上追随美国的政策。1946 年 12 月 2 日,美英在华盛顿签
订了将占领区合并为双占区的协定,1947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这成为美国分裂德国过程中的一个严重步骤。当时有些德国报刊已把双占区称为“准国家”了。
当时法国之所以未与美英占区合并,是由于法国在 70 年中 3 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为了从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德国,保证自己在西欧的地位,法国力主分割德国,共管鲁尔,由法国占领萨尔,并管理莱茵河左岸。因此,它反对在德国西界确定前急于建立德国中央行政机构,拒绝西方 3 区合并。但是这种对德强硬政策缺少相应的实力作基础。当时的法国实际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战争的破坏和战后初期的困难使法国不得不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这不仅意味着法国在经济上开始依附美国,而且意味着在政治上开始纳入美国对德政策的轨道。1947 年 3、4 月间,美英两国同意法国对萨尔区实行经济合并的要求,从而换取了法国在对德问题上的逐步合作。这以后,法国对德政策发生了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