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一、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困难很多。在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国民党在溃逃时遗留下大批残余力量。在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十分落后而又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在国际上,美国继续与中国人民为敌,力图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伺机进行侵略和颠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
建国后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和各族人民,肃清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起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经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在党政机关和国营经济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胜利完成各种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到 1952 年底已达历史最高水平。从 1950 年 10 月—1953 年 7 月, 中国人民还胜利地进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为社会改造和国民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 1953 年 6 月,中共中央首次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 党和政府又宣布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1957 年)。
在过渡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 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到 1956 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
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 1955 年夏季以后, 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时期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 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在经济建设开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号召过学习苏联,但它坚持执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一·五计划”的建设,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加上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援助,同样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了起来。从 1953 年到 1956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 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 4.8%。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效果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也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956 年 4 月,毛泽东发表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政权建设和第八次党代表大会 随着国家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开始,在政权建设方面,1954 年 9 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出任国务院总理。从此,全国人大是新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同时,在建国前夕成立的人民政协,仍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了给国家的独立发展和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这时期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联系,促进了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大会认为:党已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为解放台湾而斗争,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并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 由于实践的时间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共识,“八大”的正确路线未能坚持下去,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着曲折和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