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朝鲜人民抗美战争的胜利

美国扩大侵朝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北朝鲜分裂成了两个制度不同的国家。1948 年 8 月 15 日,南朝鲜成立了大韩民国,以汉城为首都,

李承晚为总统。同年 9 月 9 日,北朝鲜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平壤为首都,金日成为首相。南北朝鲜分裂,是第二次大战结束时,美军和苏军在朝鲜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的结果。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最初这只是南北朝鲜之间的内战,

但当天美国利用苏联抵制安理会之机,操纵安理会通过决议,指责北朝鲜是“侵略者”。第三天,美国又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直接干涉朝鲜内政。同时,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插足中国的领土台湾。7 月 7 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给美国及其所纠集的其他国家的侵朝军队披上“联合国军”的外衣,任命美国驻远东军队的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进一步扩大侵朝战争。

战争爆发第二天,金日成号召朝鲜军民“一致奋起投入打倒和粉碎李承晚卖国政权及其军队的救国斗争”。6 月 28 日,朝鲜人民军解放汉城。7 月18—20 日,进行了大田战役,全歼美军第 24 师,俘师长迪安。到 8 月上旬,

已把美、李军队压缩到洛东江左岸釜山周围约 100 公里的狭小地带,解放了朝鲜南部 90%以上的人口和地区。

为了挽救败局,9 月 15 日,美国调集了它在远东所能使用的兵力,共 500 多架飞机,300 艘军舰和 5 万多人的军队,在朝鲜中部仁川登陆,截断朝鲜人民军南进部队的后路,并直逼朝鲜北方。9 月 28 日,美军占领汉城,10 月 19 日侵占平壤,继之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中国政府对美国侵略朝鲜和中国领土的罪行,多次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和警告。10 月初,应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派遣志愿军入朝参战。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在司令员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同时,全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

1950 年 10 月 2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长驱直入的敌人首次遭遇。志愿军利用敌人未料及中国迅速出兵及其分兵冒进的弱点,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接着,中朝军队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敌人机群狂轰滥炸、我军供应不足而且气候寒冷的极端困难条件下, 前赴后继,英勇作战,包围歼灭和重创大批敌军。再战告捷,迫使敌军从总攻击变成总退却,一直退到“三八线”以南,扭转了战局。以后又相继进行了互有进退攻守的三次大的战役。到 1951 年 6 月 10 日止,五战五捷,共歼

敌 23 万人(其中美军 11 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军战败,4 月 11 日麦克阿瑟被免职,由李奇微接任。6 月 23 日苏联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为交战双方所接受。

朝鲜停战谈判 1951 年 7 月 10 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举行,10

月 8 日谈判移至板门店,战争进入边谈边打,谈谈打打的新阶段。谈判断断续续进行了两年之久。在这期间,美国动员了它全部陆军的 1/3、空军的 1/5 和海军的近半数投入朝鲜战场,作为侵朝战争的主力,并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当时所有的现代化武器。它企图以其海、空军优势迫使朝中方面在谈判中屈服。对此,中朝军队则利用不同地形,构筑坑道,以阵地防御和运动反击相结合的作战方法,积多次小胜,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两年中又歼敌72 万人(其中美军近 30 万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国内部队作为志愿军的后备力量轮番入朝,志愿军空军也得到苏联支援开始出战,后勤运输保障也得到加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才不得不于 1953 年 7 月 27 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当时已接替李奇微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一年多的克拉克,后来在其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朝鲜停战协定》确定:以北纬三十八度附近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

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二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协定生效后三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但是,美国长期不愿意就此问题和朝、中方面达成协议。尽管如此,从 1954 年 9 月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批从朝鲜撤回,并于 1958

年 10 月已全部回国,表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诚意和中国无意在外国驻军的立场。

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它最终以朝中军队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这个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朝中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部分对帝国主义原存恐惧和幻想的人们也由此深受教育而觉悟起来。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