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方经济学新流派

在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经济困境之后,西方各国在 50 年代初相继走上持续高速发展道路,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伴随而来的是一场大规模的科技革命浪潮,促进了传统经济部类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从而极大的改变了经济面貌和变革了经济学观念。新的形势已经向传统的经济学派如凯恩斯主义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批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流派应运而生。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制度主义是纷繁复杂的诸多经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派别,基本上反映了当代西方经济思潮的主流。

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也称现代货币数量论或货币学派,它是50 年代中期,首先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提

出的。随着 60 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和财政金融危机的恶化,特别

是 70 年代西方经济受到滞胀的困扰以后,弗里德曼的学说逐渐受到政府重

视,在美、英等主要西方国家付诸实践,他因此获得 1976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

奖。从 1975 年开始,西方七大工业国中有五个国家公开实行货币供应增长目标。现代货币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货币最重要”,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提倡实行“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政策。现代货币主义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经济学派,它的产生与发展被认为是一场对凯恩斯主义的革命。但是,现代货币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方经济矛盾之后,渐渐在失业率、高利率、增长缓慢等方面暴露出新的矛盾。例如,美

国采用现代货币主义政策,把通货膨胀率从 1980 年的 13%降至 1982 年的约4%,其结果却创下了战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纪录和高利率纪录。

供应学派 供应学派(也译供给学派)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才在美国

出现的经济学派别,但这个学派发展很快,到 80 年代初已开始成为发挥政治影响和提供决策理论依据的学派,这一点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费尔德斯坦、罗伯茨、拉弗等。所谓供应学派,是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理论相对立的,是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对策的理论。供应学派主张大幅度降低税率,提高企业投资能力和积极性,取消国家干预,控制货币增长,渐趋预算平衡,削减社会福利等。这些理论被里根政府采纳,并吸取供应学派一些观点,构成经济复兴计划的理论基础,被称作“里根经济学”。80 年代中期,该派自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但罗伯茨1984 年的新著仍名为《供应学派革命》,因此,该学派仍以供应学派著称于世。

新凯恩斯主义 在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和新的经济学派不断出现的挑战面前,凯恩斯学派面临着强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凯恩斯主义的继承者们面对挑战和压力,对其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补充和发展,意欲使其适应历史变化,由此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或称后凯恩斯经济学派。该学派又分为两派,一是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人物是缪尔森,一是英国的“新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是罗宾逊。两派均提出新的理论来完善凯恩斯主义, 如采用各种“经济波动论”、“经济增长论”来发展凯恩斯的“短期静态均衡”的方法。两派在一些基础理论方面如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国家干预调节等理论方面并无相悖,但却在资本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一些政策措施等问题上争论激烈,恰好反映出英国和美国的不同之处。

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从基本出发点看,前两者与后者的分歧点是要国家干预还是要市场机制孰为主的问题,主要是两种意见。但在具体政策方面,三者之间各执一端, 存在着明显分歧,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叉。凯恩斯学派着眼于干预需求, 供应学派着眼于干预供给,现代货币主义着眼于控制需求。从 80 年代里根政府的实践看,现代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互补性要多一些,里根经济政策中既有用现代货币主义政策控制需求的一面,也有用供应学派政策实行减税的一面。

新制度学派 现代以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博尔丁和瑞典经济学家密达尔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是相对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制度学派而得名的。制度学派认为,经济活动并不受经济规律支配,而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却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特别重视和强调对制度因素的研究,重视制度制约经济的诸种因素。新制度学派基本继承了制度学派的理论,用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揭露并抨击它的弊端,对主流经济学持批评态度,其中不乏合理之处,成为西方最具批评色彩的经济学派。

除了上述较大的经济学派之外,西方经济学中还有许多纷繁的派别或理论,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等等,它们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问题上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容低估。又如发展经济学,这是西方国家经济学家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的一种经济学派或理论现象,它是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格局、经济联系出现新情况的客观反应和产物,也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