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卡特中间道路的经济政策和“新保守主义”的“里根革命”
卡特的中间道路的经济政策及其后果 1976 年 11 月总统竞选中,民
主党人吉米·卡特击败福特,当选为美国第 39 任总统。卡特面临的最严重问
题是滞胀危机和能源问题。1977 年 2 月 2 日,卡特在首次炉边谈话中宣称,
他是“在近 40 年来最严重的经济下降中上台的”,表示要努力从衰退中恢复过来。但是卡特并没有提出什么对付滞胀的有效措施。他一面继续使用自由主义措施,一面又试图从保守主义中找办法,在政策上表现出左右摇摆的中间道路特征。
卡特执政初期,致力于刺激经济和实现充分就业。1977 年 1 月 31 日, 卡特向国会提出“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包括“回扣”方案。它规定给每个纳税者退税 50 美元,总额为 114 亿美元;此外,包括减税和用于公共工程和综合就业训练的联邦开支计划。这是一个沿袭战后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刺激经济复苏的方案。这些措施确曾对经济复苏和增加就业起到一定作用。1977 年和 1978 年美国经济曾有所增长,失业率有所降低。但是,这一政策的后果是加剧了通货膨胀。1978 年,通货膨胀率上升到 9.6%,1980 年初,物价上涨年率猛升到 18%。卡特政府被迫对通货膨胀采取比较有力的行动,包括削减联邦预算、控制信贷、节约能源等。但控制信贷的结果,立即使利率腾飞, 扼杀了住房建筑、汽车购买和其它产业的供血来源。加上石油价格持续上涨, 美国的购买力元气大伤,终于导致 1980 年上半年的衰退,战后美国第 7 次经
济危机降临。卡特在医治 70 年代的滞胀方面未获成功。卡特政府政策的左右摇摆,忽而侧重刺激生产,忽而又转向平抑物价,固然表现其指挥失当,但
① 后据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副主任马格鲁德称,窃听的具体目的是想弄明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劳伦斯·奥布赖恩是否知道尼克松从企业巨头霍德华·休斯那里接受了一笔 I0 万美元的现金赠款,因为此事如果传开,将使尼克松难堪。
从根本上说,反映了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盛到衰时,无论凯恩斯主义抑或是传统的共和党政策都难以开出有效医治美国经济的药方。而卡特的中间道路政策只是表现得更被动、更摇摆,以致陷入捉襟见肘的地步。
“里根革命”的内容及其后果 1980 年总统竞选中,共和党候选人罗
纳德·里根以巨大优势击败卡特,成为合众国第 40 任总统。里根上台后实行“新保守主义”。所谓“保守”是宣扬建国时期,尤其是体现在宪法中的传统的自由主义,主张联邦政府不干预人民、地方和州权限内的社会和经济事务。“政府不解决问题,问题就在政府自己”的说法就是里根提出的。里根1981 年 2 月 18 日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有四根支柱,这就是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和严格控制通货流量。它兼采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被人们称之为“里根经济学”,有人称之为“里根革命”。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并不相同。但它们的经济哲学是一脉相通的。供应学派主张从需求决定供给转到供应创造需求;强调只要把高额累进所得税的税率降低, 资本家就愿意投资,工人就愿意工作,消费者就愿意储蓄,经济自然就会高涨,赤字自然就会缩小甚至消灭。货币学派主张紧缩货币供应量,认为这是能够制止通货膨胀和导致繁荣的唯一办法。其共同点是尽量减少政府干预, 创造一种良好的客观环境,让企业家自由发展。
“里根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一开始就存在很多不协调。在减税中给企业主和富人以更多的好处,被公认为“劫贫济富”计划。各种投资优惠和加速折旧措施,都没有跳出“掮客国家”对特殊利益集团的优惠待遇。为对付1981 年 7 月至 1982 年的严重衰退和工业生产的下降,1982 年 6 月,国会又
通过增税法案。这些措施的确成为 1983—1984 年强劲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两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为 3.5%和 6.8%,通货膨胀得到暂时控制,失业率有所下降,企业固定资本投资在 1984 年增长率高达 15%。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困境,实现了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
但是,“里根革命”也给美国留下巨大隐患。美国经济陷入“三高一低”,即财政赤字高,外贸逆差高,内外债务高和美元比值降低的严峻局面。里根执政 8 年累计财政赤字为 1.5 万亿美元,比以前历届总统在 204 年中累计的
财政赤字总和还多。里根任期内,外贸连年出现逆差,从 1981 年到 1987 年,
美国外贸逆差总额达 8 615 亿美元。
1986 年,西德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这反映了美国商品竞争力的下降。外贸逆差使美国的国际收支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5 年,美国从 1914 年以来首次沦为净债务国,而且是由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沦为最大债务国。在“三高”的情况下,美元不能不步步贬值。面对上述问题,美国政府始终拿不出有效的措施。
从 1989 年起,担任总统的前副总统共和党人布什,继续推行实行了八年
之久的“里根经济学”,经济上无所建树。从 1990 年第二季度起,美国经济步入了战后第九次衰退。在这次战后最长的衰退中,新兴工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未能补上制造业工厂关闭所造成的失业,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自 30 年代大危机以来,美国人的工资水平头一次出现下降。全国平均失业率
居高不下,失业人数近 1000 万,每 10 个美国人就有一个是靠政府救济度日的。这时,“里根经济学”的后遗症也开始发作。里根时代积累的庞大国债限制了布什政府和联邦储备委员会调节经济的能力。经济衰退使得其他社会
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医疗体制的缺陷,教育质量的下降,城建设施和住房衰败,瘾君子和无家可归者有增无已,种族冲突加剧⋯⋯无一不令人沮丧,多数美国人对现状越来越不满意。
上述情况说明,保守主义政策对解决美国问题亦无能为力。美国人民不能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参加 1992 年总统竞选的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抓住经济问题要害不放并高举起“变革”的旗号,终于以压倒性胜利战胜布什而当选为美国第 42 任第 54 届总统。
美国的社会问题 随着战后美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富裕中的贫困、无家可归者、毒品泛滥、赌博、强奸与凶杀、青少年犯罪、同性恋和艾滋病等等,使美国内部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上述问题的出现可追溯到美国典型的资本主义和由此产生的价值观。正如有的美国学者所说,美国经济本身就表现为一种“严厉的个人主义”,在文化上则表现为“无约束的自我”。在美国建国初期,由于清教主义的约束和生产的限制,人们比较强调工作、清醒、俭省、节欲和严肃的人生态度。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国为着全球扩张与冷战的需要,竭力鼓吹极端个人主义哲学以与社会主义相对抗,结果使个人主义和美国传统价值观中其他消极的东西恶性发展,造成了今日许多方面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现了被称之为“美国病”的社会综合症。
作为世界最富有国家之一的美国,其贫困问题却名列工业国的榜首。80 年代美国贫困率是英、法、西德、瑞士、荷兰等国的 2 倍。1983 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美国人为 3 530 万。 90 年代靠施舍过活的人已达 4300 万(占美
国人口 17. 2 %)。此外,还有 300—400 万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可是, 按照美国资产阶级多少代人鼓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当局的传统观点,贫困是人们个人的事,与政权无关,“有些人受苦是活该的,谁叫他们自己能力不足?”“贫穷往往是由于个人的无能和懒惰造成的。”这种掩盖阶级压迫实质的道德观,在 1929 年大危机中曾受到一次冲击,但今日仍然是根深蒂固。这恰恰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维持统治的需要。
美国还有其他一些严重问题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少女怀孕是当今美国一大社会问题,并居发达国家之首。青少年吸毒、贩毒是另一严重问题,而问题的形成自然是由成人带动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市场,发达国家中吸毒率最高者,大麻已成为美国第三大农作物,每年收益超过 100 亿美元。
美国有 2 000 万人吸食大麻,600 万人吸可卡因。由此而出现了“快克儿童”
①。目前美国约 11%新生婴儿还在母体就受到毒品之害,而这些儿童都有严重先天性缺陷,成为呆傻者。
由吸毒及其他原因又诱发出严重犯罪行为。在工业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犯罪问题是最严重的。美国每 10 万人犯杀人罪的比例比西欧高 4—5 倍,强
奸罪高 7 倍,抢劫罪高 4—5 倍。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按人口计算监禁犯人最多的国家,比这方面居世界第二位的南非高 46%。
犯罪活动又与私人拥有枪支的数量有关。据统计,美国现今拥有 1.2 亿
支枪。结果,一些地区成了“死亡地带”,如佛罗里达。美国一家杂志 1991
年指出,在美国,每 19 秒钟就发生一起暴力犯罪活动,每 24 分钟就有一人
① “快克”(CRACK)是一种可点燃吸用的危害性很大的可卡因毒品。
被杀,每 6 分钟就有一人被强奸,每 55 分钟就有一人遭抢劫,每 33 秒钟就有一人遭到袭击。人们指出,“美国正迅速地变成这样一个国家:人们生活在重门复锁之中并且在屋子里藏着自卫手枪”。
此外,在美国大量合法存在的同性恋及异性生活上的杂乱现象成了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渠道,结果是艾滋病的传播在美国愈演愈烈,尤其是青年人所受的危害更为严重,并成为孕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母亲患有艾滋病的新生儿中,大约有 1/3 也感染上了艾滋病。
一位美国人感叹道:“要摧毁一个民族,最厉害的办法莫过于腐化它的青年。现在光是艾滋病和吸毒两项就足够让人感到美国是在走向末日啊!” 人们公正地指出“在艾滋病阴影笼罩下,他们亲自感受到过度自由的恐惧”。但这种“过度自由”又来自何方?从根本上说,来自资产阶级稳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曾力图用封建的宗法道德观念,把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资产阶级统治者则更多地借助于宣传“不受束缚的自我” 的价值观,把人们引向自私自利、唯我主义、享乐主义。当然,资产阶级也害怕过多的社会问题对其稳定社会秩序和追逐社会利润将带来威胁。但是, 由他们自己打开的“潘多拉之盒”所造成的灾祸却难以收回。这不能不使美国社会由此陷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矛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