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伊拉克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黎巴嫩的抗美战争

伊拉克的“7·14”革命 伊拉克虽然在 1921 年就宣布独立,脱离了英国的委任统治,但英国通过为期 25 年的《英伊同盟条约》继续对伊拉克进

行控制。1948 年 1 月又强加给伊拉克一个为期 20 年的“同盟条约”(即《朴茨茅斯条约》)。为此,伊拉克人民在这一年掀起了大规模的抗英运动,致使英国议会不敢批准这个条约,首相也被迫下台。

然而,费萨尔王朝不顾人民的反对,继续奉行依附帝国主义的政策。国内石油资源几乎全部交给英国的伊拉克石油公司控制。对内维护封建制度, 地主占有国内 75 %以上的可耕地。1955 年伊拉克加入巴格达条约组织,1957 年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8 年 2 月,当埃及和叙利亚为抵制帝国主义的压力而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时,2 月 14 日,费萨尔国王与约旦侯赛因国王也在安曼宣布建立“阿拉伯联邦”,目的是秉承西方旨意与埃叙对抗。这些政策都引起国内人民的强烈不满。

在苏伊士运河战争胜利的鼓舞下,伊拉克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共产党、库尔德民主党等反帝反封建政治力量迅速活跃起来,在军队中也仿效纳赛尔,建立起若干个“自由军官组织”。1957 年春天,各地“自由军官组织” 统一在第 20 旅旅长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准将的领导下,组成最高委员

会。1958 年 7 月 14 日爱国军人在复兴党、伊拉克共产党等党派和广大群众

支持下发动起义。凌晨 5 点兵分三路同时向王宫、首相府和电台发起进攻。国王费萨尔二世和政界元老努里·赛义德首相及其他王室成员被愤怒的群众打死。卡塞姆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

新政权成立后,宣布废除封建君主制,释放政治犯,实行民主政治。对外奉行反帝反殖政策,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7 月 15 日宣布退出巴格达条约,接着又退出英镑区,封闭和没收巴格达条约组织在伊拉克的弹药装备,收回了英国在伊拉克的空军基地。这些措施沉重地打击了西方帝国主义。

黎巴嫩起义与美国的干涉 美国对伊拉克革命打乱了它在中东的战略部署,十分恼火。加之当时黎巴嫩也爆发了反对亲美政权的全国性的起义。所以,在伊拉克“7·14 革命”的第二天,美国悍然出兵黎巴嫩,在“保护美国侨民”、“保卫黎巴嫩主权”的借口下,派出海军陆战队 1500 多人在贝

鲁特以南的哈尔迪湾登陆。 7 月 17 日英国伞兵也在约旦安曼着陆。英美在波斯湾、红海集结兵力,把大批军队从欧洲空运到西亚,妄想扑灭西亚各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美国干涉黎巴嫩,还因为这里是中东的“西方堡垒”,在阿拉伯国家中, 只有这里是基督教徒占人口的多数;贝鲁特集中了 100 多家外国银行,西方货物多是从这里转运到约旦、伊拉克等地。1952 年夏蒙政府建立后奉行亲西方政策,1957 年 3 月它第一个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5 月 6 日,黎巴嫩民族主义领袖、《电讯报》主编马特尼被暗杀,这一事件使国内矛盾激化起来。5 月 9 日各反对党和民族主义领袖发表声明,抗议暗杀马特尼,并号召全国总罢工、罢课、罢市。当局采取武装镇压的方针。5 月 10 日的黎波里首先起义, 12 日首都贝鲁特起义,群众烧毁美国新闻处图书馆和“美孚石油公司”加油站。该城的穆斯林区还设置了路障准备长期抗战。25 日在第三大城市西顿,

起义人民与军警发生巷战。各地战斗持续了两个多月,波及全国 3/4 的地区。起义者要求夏蒙下台,要求政府实行独立自主政策,加强阿拉伯国家的团结。

美军入侵黎巴嫩后不断增兵。到 8 月上旬已达 5000 人,占领了贝鲁特和附近山区,还占领了火车站、国际机场和港口区,控制了几条公路,但美军处处遭到起义人民的坚决反抗,到处都有游击战,甚至部分夏蒙政府军也与起义部队一起抗击侵略者。阿拉伯及世界各国人民一致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1958 年 9 月夏蒙政府垮台,10 月 26 日美军被迫撤出黎巴嫩。新上台的卡拉米内阁宣布奉行中立政策,但黎巴嫩政局一直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