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支付的需要,对本国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和组织形式。

国际货币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 货币的组织形式。世界各国的货币体系都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并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包括二个要素:(1)货币币材;(2)货币单位;(3)各种通货的制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2. 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主要包括货币比价确定的依据;货币比价波动的界限;货币比价的调整以及维护比价采取的措施。

  3. 货币的可兑换性。

  4. 黄金外汇转移的自由性。

  5.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6. 国际结算的原则。是指各国政府确定对外清偿债权债务时,是随时进行结算还是定期结算,是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还是实行有限制的双边结算。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涉及到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供应、国际汇率的规定与变动、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一个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国际储备体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以保持货币体系的稳定;国际储备资产的供应要在国际控制之下,随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而相应增长。

  2. 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拥有一种调节机制,以不断调整各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3. 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拥有一套稳定汇率的机制,以保持汇率体系的相对稳定。

100 多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凡经变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国际金本位体系时期;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时期;牙买加体系时期。

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不同的国际汇率制度。所谓国际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政府对本国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市同其他货币汇率的原则和组织形式。历史上,与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相对应,汇率制度包括两种:一是以国际金本位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的固定汇率体系;一是以国际信用货币体系为基础的浮动汇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