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一)汇率变动

汇率变动是指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包括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 货币贬值是指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下降,或称该国货币汇率下跌。汇率

下跌的程度用货币贬值幅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t = R1 − R 0 × 100%

R1

式中,t 为货币贬值幅度,R1 为贬值前汇率,R0 为贬值后汇率。

例如,1995 年4 月12 日,美元兑日元的汇率由1995 年1 月1 日的J¥92.20变为 J¥80.20,则美元对日元贬值,贬值幅度为:

t = 92.20 − 80.20 × 100%

92.20

= 13%

货币升值是指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上升,或称该国货币汇率上涨,汇率上涨的程度用货币升值幅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t = R1 − R0 × 100%

R0

因此,上例中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为:

t = 92.20 − 80.20 × 100%

80.20

= 15%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有相对的软硬之分。所谓软货币是指汇率有下跌趋势的货币,如美元、英镑、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等,所谓硬货币是指汇率有上涨趋势的货币,如德国马克、日元、荷兰盾、瑞士法郎等。

(二)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1. 汇率变动与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均衡状况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显著因素,同样,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状况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汇率下跌有利于增加出口和吸引外国资本流入,不利于进口和国内资本流出,因而有利于国际收支逆差的缩小。因为,一国货币对外汇价降低,出口商品价格按外币

计算要相应下降,从而加强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导致出口增加; 另一方面,外国投资者用外币到该国投资能换到更多的该国货币使用,因而有利于该国资本的流入。一国货币对外汇价上涨,有利于增加进口和鼓励国内资本外流,不利于出口和外国资本流入,因而有助于国际收支顺差的缩小, 但对国际收支逆差的改善则极为不利。

  1. 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具有间接的影响。一方面, 一国货币汇率下跌造成的出口商品增加和进口商品减少使国内市场商品供给减少;另一方面,汇率下跌带来的资本流入,会使本币供给增加,其结果会导致本币对内贬值和通货膨胀压力。相反,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则有利于该国货币对内价值的稳定,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2. 汇率变动与经济增长。汇率涨跌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涨过快,会在四个方面抑制经济的增长。一是损害出口,由于出口乘数的作用,会大大降低整个经济的活动水平。二是刺激进口,特别是许多非生产要素的大量进口,将增加外汇需求量,对外汇储备产生压力,并增加国外借款的需要,使资本帐户产生不稳定情形。三是汇率上涨过快,造成货币对外价值过高,实际上等于对非贸易商品生产给予补贴,如果非贸易商品部门劳动生产率低,汇率偏高将使资源从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移向较低的部门,对资源配置不利。四是损害农业,即实际汇率的过快上涨造成的农产品价格相对下降会严重挫伤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并影响到农业产量,由此造成的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关键部门的损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同样,一国货币汇率下跌过快所带来的货币对内贬值的巨大压力,也会形成经济增长的桎梏。因此,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定值合理并保持稳定的汇率是重要的外部环境。

(三)外汇政策的效应

外汇政策主要是指运用货币对外贬值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外汇倾销政策。

外汇倾销政策具有“J”形曲线效应,这一效应的内容是:一国货币实际贬值后,对经常项目的改善不是瞬间发生的,也不是直线发展的,紧接着贬值后,经常项目会趋于恶化,只是在若干月之后,才开始逐步得到改善,这是因为外汇倾销政策时滞的存在,包括决策时滞、生产时滞和消费时滞。由于大多数贸易订单是前几个月之前发出的,在贬值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出口与进口数量仍反映了原有汇率基础上作出的购买决定。所以,用外币衡量的经常项目差额仍保持持续恶化,以本币衡量的经常项目差额则出现急剧恶化现象。当原有的出口与进口合同都实现以后,进出口商需要一定时间调整进出口规划,称为决策时滞;决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使新订单对价格作出充分的调整,出口生产企业要建造新厂房、增添新设备和雇用新的劳动者, 又存在着一个生产时滞;而且,为了扩大本国产品在国外的消费,需要建立新的海外销售渠道,并获得国际市场对增加消费的认同,因而存在消费时滞。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数量对价格变动的调整已经完成,出口得到上升,进口得到抑制,即数量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经常项目收支会得到改善。图 2-3 和图 2-4 中的曲线类似英文字母“J”,故称 J 形曲线效应。

图 2—3 以外币计价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变动的 J 形效应

图 2—4 以本币计价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变动的 J 形效应

外汇倾销政策效应的好坏,受到三个条件的制约:一是外汇倾销造成的本币贬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二是外汇倾销引发的商品倾销可能招致贸易对手的报复,从而抵销外汇政策的效果。三是受生产结构调整、消费者偏好以及国内经济平衡程度的影响,J 形曲线的时滞可能会很长,实践中的经验数据表明,这一时滞一般为 6 个月至 1 年。如果本国生产结构调整能力较差造成生产时滞加长,消费者偏好不利造成消费时滞拉长, 或者国内商品供给缺口过大造成了物价上涨的巨大压力,这一时滞可能会突破一年,甚至更长,此时,外汇倾销的积极效应难以完全实现。

(四)以汇率为中介的通货膨胀国际传递机制

  1.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传递机制。固定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通过两种机制进行国际传递。
  1. 贸易收支传递。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在国际间交换的贸易产品价格的上升而传递到一国。一方面,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往往会提高进口国的消费和批发物价指数;另一方面,一国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上升一般也会产生价格上涨的影响,因为如果该国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涨是由国内因素造成的,不论是由于外国对该类产品需求的扩大还是外国竞争者供给的减少,这种出口价格上涨都会导致对该国货币需求的上升,从而造成该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2. 国际收支顺差传递。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还可以通过国际收支顺差所造成的外汇净流入来实现。因为外汇净流入会扩大顺差国的货币供给,从而会加剧该国的通货膨胀。当然,如果此时国内经济呈现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状态,就不一定会造成通货膨胀。

  1. 浮动汇率制下的传递机制。
  1. 一般原理。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国允许其货币的外汇价值自由浮动, 并且该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不是通货膨胀性质的,那么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机制基本上不能奏效。

如果一国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上涨,往往会提高该国出口产品的价值, 并且在原有汇率基础上创造出对该国货币的过度需求,由于汇率是浮动的, 该国货币的升值将避免或缓解以本市表示的价格上升。

如果一国进口产品的国际价格上升,最初往往会提高消费物价指数,假如该国的进口需求对价格是有弹性的,该国货币的外汇价值将会上升,从而导致外国对该国出口产品需求的下降,并对出口产品价格产生一种向下的压力。但进口价格上升通常会使国内需求转向进口替代产品,从而导致国内其他部门产品价格上升。可见,进口价格上升对出口和进口价格的影响不同, 但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进口价格的上升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要平缓得多。

  1. 特定原理。如上所述,浮动汇率制度比固定汇率制度更容易使该国免受来自外部的通货膨胀冲击,但在两种特定条件下例外:一是面临进口产品国际价格的上升,一国进口需求缺乏弹性;二是来自外部通货膨胀的影响造成一国资本外流。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进口需求缺乏弹性,进口产品国际价格的上升既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又加剧进口价格的水平,队而导致贸易产品价格、工资和汇率在交替变化中推进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直到国内实行紧缩

货币政策对这一膨胀趋势加以抑制。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在国外通货膨胀提高了获利机会而寻致一国资本外流的情况下,由于货币贬值导致贸易产品的国内价格上升,这种影响降低了货币存量的实际价值。然而,货币存量实际价值的下降也许不会降低非贸易产品的价格,或者没有降到足以抵销贸易产品上升的幅度,结果会导致产量及就业水平的下降和货币工资的上升,从而会促使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 这些力量将会导致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