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汇率的经济分析

一、汇享变动的影响因素

一国汇率的变动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既包括经济因素,又包括政治因素,而许多因素之间又有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这些因素所占的地位又经常发生变化,而且相同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汇率的变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

(一)国际借贷因素

这是英国的葛逊于 1861 年所做的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他认为:汇率的变动决定于外汇的供给和需求,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所引起的。商品的进出口、债券的买卖、利润与捐赠的收讨、旅游支出和资本交易等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在国际借贷关系中,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称为流动借贷,只有流动借贷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多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降;当一国的流动债务多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外汇汇率上升;当一国的流动借贷均衡时,外汇收支相等,外汇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发生变动。

(二)购买力平价因素

这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 1916 年作出的汇率变动分析。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国内具有购买力。因此,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水平决定于绝对购买力平价。其变动的相对水平决定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

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即中心汇率水平。用公式表示为:

R = Pa Pb

式中,R0 表示绝对购买力平价,Pa 和 Pb 分别表示两国各自的物价水平。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汇率的变动归因于物价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P1 / P0

R = a a × R

1 P1 / P0 0

式中,R1 为相对购买力平价,R0 力绝对购买力平价,P1和P1分别表示 A、B 两

国报告期的物价水平, P0 和P0 分别表示 A 、B 两国基期的物价水平。

a b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一价定律”,是卡塞尔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发展。他认为:汇率是货币的价格,两国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相对供求关系,人们需要其他国家的货币,是要用来购买以这些货币标价的外国商品,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就是同一商品在各国以各自货币表示的价格之比。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世界市场上同一件商品不论在什么地方出售,扣除运费外,价格都相同。用公式表示:

P = S·P 或 S = Pt

t t

t

式中,Pt 为贸易商品的国内价格, Pt 为同一商品用外币表示的外国价格,S 为即期汇率。

(三)流动资产选择因素

这是浮动汇率制度实行后,美国经济学家托宾所做的汇率变动分析。他认为:流动资产包括无利息的手头现金和有利息的有价证券;流动资产选择是指由于各种流动资产的利率高低不平,风险大小不同,投资者通过理性行为,不断调整其有价证券和货币资产,直到各种资产的预期边际收益率相等为止。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因为各国中央银行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各大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也拥有大量外币金融资产,在利率、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各因素发生变动的时候,他们对持有何种货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就会发生变动,并开始进行流动资产选择,调整其资产组合。这种调整往往引起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和外汇市场货币供求关系的变动,从而影响汇率的变动。

(四)货币存量因素

美国货币主义学派所做的汇率变动分析认为:由于购买力平价或“一价定律”规律,汇率由货币市场的货币存量决定,当货币存量的供求达到平衡时,汇率就达到均衡。汇率的变动受三个因素的影响;货币存量、国民收入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一国货币存量增长过快,价格水平就趋于上升,由于一价定律关系,本市汇率必然下跌。如果一国实际国民收入上升,就会出现超额货币需求,著名义货币存量不变,则价格相对下降,由于一价定律, 本市汇率必然上升。如果一国名义利率上升,则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实际货币需求下降,从而抬高物价,由于一价定律,本币 汇率下跌。

货币供给对汇率的影响见图 2─1。

图 2-1 货币供给的空动对汇罕的影响

图 2-1 中,货币供给曲线由英国的货币供给对美国的货币供给的比率(MS/Mt)构成,在 M 点上,持有英镑相对于侍有美元的需求(LS/Lt)刚好等于英镑对美元的相对供给(Ms/Mt),使英镑的均衡价值为 1.30 美元。如果英镑的

供给减少 10% ,英镑将会变得更加稀缺和更有价值。这种货币供给的减少可能是由于英格兰银行执行货币紧缩政策的结果。这样,总需求、产量和就业将下降,价格也将下降到 10%,最终英镑升值,美元相对英镑贬值 10%,即从图中 M 点的 1.30 美元移到 N 点的 1.44 美元。如果美国货币供给增加,也具有同样的结果。同佯,如果英镑和美元供给平衡增长 10%,对汇率不产生影响。

货币需求对汇冬的影响见图 2—2。

图 2—2 中,假如英国的国民收入增加 10%,这将使英镑的交易需求增加 10%,从图中的 M 点开始,收入增加 10%将使对英镑

图 2-2 货币需求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的需求从对美元存量的 0.050 增加到 N 点的 0.055 由于对英镑的超额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英镑的货币存量相对于美元存量仍然是 0.050,其结果是对英镑的这种超额需求将导致英镑的价值从 1.30 美元上升到 P 点的 1.44 美元, 其升值幅度也是 10%。依此原理,如果两国收入和货币需求平衡增长,对汇

率则不产生影响。

(五)汇兑心理因素

这是法国经济学家阿夫达里昂依据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论所做的汇率变动分析。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某种外国货币,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 如购买、支付、投资、外汇投机和资本逃避等需要,这种需要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因此,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需双方对外币所做的主观评价。外汇供给增加,单位边际效用就递减,各个人所做的主观评价也就降低。各个人对外币所做的主观评价虽然不同,但在自由外汇市场上,外汇供需会达到均衡,供需均衡时的外币价格就是实际的汇率。由于供需双方对外币所做的主观评价受国际贸易、国际收支、资本流动、外汇管制等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发生变化,所以汇率也经常处于变动之中。

除上述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之外,汇率的变动还经常受到政治形势变动的影响,如政府更迭、军事改变、战争爆发、双边矛盾加剧等,有时这种影响还格外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