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际金融市场

一、国际全融市场概述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

国际金融市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亦称世界金融市场,通常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金融通、有价证券买卖及有关的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由经营国际问货币信用业务的一切金融机构所组成,它是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商品交易市场的总和,包括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黄金市场等,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则是指国际间的长短期资金借贷场所。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各种交易活动一般都是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电讯工具来进行的。因此,作为国际融资场所的国际金融市场,并非只限于某一地理上的位置,而更体现为一种无形的或抽象的空间或体系。具体说, 它是由包括各种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借助各种电讯工具联结而成的国际金融网络。本章所述的国际金融市场就是指这种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是商品信用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已有百年的历史。二战结束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国际化,一些西方国家的国内金融市场,为了适应国际垄断资本发展的需要,纷纷越出了国界,逐渐形成了世界上采用电讯网络一天 24 小时进行交易的若干个大的国际金融市场。具体来说,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自然演进型,即国际金融市场是从国内金融市场逐渐演变而来的,一般经过地方→全国→世界三个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最初,某一城市或某一地区, 形成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然后逐渐成为全国性的金融市场。这个市场为本国工商业和个人提供各种金融服务。随着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那些在地理位置、金融服务、国际通讯等方面能够提供更大便利的国内金融市场就逐渐演变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象伦敦、纽约等资本主义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二是地理优胜型,即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实行优惠政策,在不长时间里形成和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它具有“人工创造”的特征。60 年代以后篷勃兴起的以从事离岸金融业务为主要特征的一些区域性国际金融市场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这些市场所在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在地理位置和时区、金融机构和设施、通讯和服务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加之政府采取各种特殊政策加以积极引导,从而较快地使这些地区成为国际性金融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市场就是这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国际金融市场同其他国际市场一样,其形成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主要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2)宽松的金融环境。主要是实行自由外汇制度或外汇金融管制较松,外汇调拨比较灵活,在存款准备金、税率、利率等方面没有严格的管制条例,非居民参与金融活动不受歧视等; (3)完备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4)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现代化的通讯设施; (5)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6)具有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与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货币;(7)有一支庞大的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和银行实际经验丰

富的人员队伍。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调节各国的国际收支,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银行信用的国际化发展进程;成为国际债权债务结算的中心。

国际金融市场在发挥以上积极作用的同时,它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动,影响了一些国家国内货币信用政策的执行,致使有关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大,造成外汇市场和国际储备的动荡不定。此外,国际金融市场还为货币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上万亿国际游资及其投机性转动,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和危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通货膨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金融市场只是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战后, 特别是 70 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际金融市场的经营方式出现

了新的重要的变化:(1)国际资本的流动趋于证券化。到 80 年代中期,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的资金超过了传统的中、长期贷款和银团贷款;(2)金融工具多样化和组合化,70 年代以来各种金融工具推陈出新,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欧洲票据、浮动利率债券、无息债券、具有特殊权利的债券等。近年来金融工具有组合化发展的趋势,如香港市场发行的“牛熊债券”,将中期债券收益与股票市场行情的涨落联系起来。(3)融资技术多样化。为了降低筹资中的汇率、利率风险和成本,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货币和利率掉换交易等多种融资技术;(4)融资货币多元化。如出现了双重货币债券,即发行面值和支付利息为一种货币,偿还本金时用另一种货币,汇率事先约定。又如发行欧洲货币单位债券,即以欧洲经济共同体十二个成员国中十个国家的货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单位计价的债券,以降低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