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读六步法”的具体运用

在教改中,有人提出要改革教学方法结构,这是很有见地的。教学方法按学生学习的独立程度来划分,可分再现法、局部探索法和独立研究法(也叫发现法)。三种不从实际出发,“几年一贯制”地使用一讲到底的再现法, 这是必须反对的。研究法是好的,但在实践中究竟如何运用呢?

第一步,认读。认读通常分多音字注音组词、形近字注音组词、注释带点字及词语注音释词等四项。认读时通过查词典(人手一分《现代汉语小词典》),扫除阅读障碍,培养查词典的习惯。注音释义要求不脱离语境。通过认读可以加强知识的识记。

第二步,质疑。学生写自读笔记时先质疑。学深一点的名家名篇时,请学生把问题以自然段落为序写到黑板上,然后由老师把问题分类提出,组织大家讨论或争论。最后老师小结。讨论时侧重研究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对于细小的问题则一笔带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质疑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外国有位家长,当孩子上学回家,不是首先问他今天得了几分,而是问他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这是一种战略眼光,值得倡导。通过质疑可以开启思维大门。

第三步,辨体。通过辨体,让学生知道,除应用文之外,有三大文体。

记叙文,有情节强的,例如小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传说、戏剧等; 情节简单或分散的有散文、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等。议论文,分立论性的和驳论性的两种;杂文则是以文艺性见长的议论文。说明文则可以分一般说明文和文艺性的科学小品等两类。以往用再现法教学, 初中毕业了,一般学生只知道文体的大概,分不得这般细。例如只知道某篇文章是记叙文的,是小说还是散文就辨不清了。也有把杂文当记叙文的。经过辨体,还让学生知识,文体把杂文当记叙文的。经过辨体,还让学生知道, 文体不同,文章的要素也不同,因此后面的“问答”也有所不同。通过辨体可以增强文体意识。

第四步,审题。审题时,要告诉学生审什么:要审对象(一般由中心词表示)、范围(由数量词、副词等表示)和重点(由修辞语表示),有时审比喻义或象征义;还可审命题的方法、意图和作用等等。通过审题可以洞察入文窗口或抓住文章灵魂。

第五步,问答。问答可分两大题:

①写了什么?

回答了这个问题,学生就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若是记叙文,则了解记叙文要素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常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意义来概括。若是议论文,则了解了议论文要素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常用引论,本论(含论点、论据和论证),结论来概括。若是说明文,则了解了说明要素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常用对象、形态、特征、原理和功用等来概括(要注意因文而异,注意变通)。

②怎样写?为什么?

回答了这个问题,则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为学生仿作提供了例子。

通过问答,可以读懂内容,理解文章奥妙之所在。

第六步,应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应用是学习的归宿,是学习的高级阶段。应用时常常使用下列两种方式:

①写。每学完一单元的同文体的文章后,用 22 分钟写同文体的 600 字的

快速作文。每学一篇讲读课文的写作手法后,用其中的一种手法,用 11 分钟

写 300 字的快速作文。

②说。用研究过的专题中的写法口说短文。通过应用可以达到读书的目的。

这样运用六步法以引导学生去实践研究法。这种研究法有什么好处呢? 研究法所要达到的目标跟参照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法提出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能级的要求不谋而合。例如, 研究法中的辨多音字,形近字和生字生词的注音释义,就是跟“识记”有关的;研究法中的辨体、审题和各类文体要素的概括都离不开“理解”;其中写作手法的专题研究是和“分析”挂钩的;整个研究法的运用是和“综合” 相合拍的;运用研究法过程中的评答、小结和讲评是和“评价”相吻合的。由此可见,六步研究法的提出和运用是有科学理论作依据的。

上述研究法,归结起来,至少有如下优越性:

利于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利于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素质, 符合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的精神;教以学法,培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用;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己动手、动脑、动嘴,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会自学的主人;有助于抓三大文体的要素——即写作的规律性东西;有助于进行综合性训练,不使文章学得支离破碎(长期以来, 题海战术的单项性训练多于综合训练是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助于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在质疑课上尤其是如此,学生懂了就不讲了,学生不懂就点拨,甚至详讲,使老师教在刀口上。

若能长期使用研究法,将来学生就能“在没有任何揭示的情况下,也能凭着手中的‘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最终达到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读书’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