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讨论式
如果说“启发讨论式”是以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答问题为主要形式的话,那么“答疑讨论式”则是以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 以教师点拔、解答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这种方式对于语言比较晦涩、句子意义深邃的作品尤其适用。教《文学和出汗》、《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巴金的散文《灯》,叶圣陶的小说《夜》等作品时就采用这种方法。答疑讨论的形式颇似“答记者问”,看似轻松,其实不然。教师的解答要让学生满意,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苦功夫,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每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也不是机械地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学生能够回答的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点拔后再让学生讨论解答。学生的提问带有随意性,所以教师还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提问逐步地扣住所读文章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靠老师一步步地加以引导。对学生来说,要提出较有水平的问题也并非易事,首先要熟悉课文;其次,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能够“看出”问题;再次,发现问题以后,要简明扼要地加以表述。因此,学生提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
宋代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语类》)答疑讨论式的优点就是让学生有疑而思,因思而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避免主观主义教学方法。
- 自学讨论式
学生的自学活动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的,“启发讨论式”、“答疑讨论式”中都离不开学生的自学活动。这里所讲的“自学讨论式”是指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都发生关系的多向交往形式。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桌和前后排同学可以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向学生提出远距离要求(总要求)和近距离要求(具体要求):远距离要求是通过自学活动,
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知识渠道;近距离要求是根据不同的体裁提出具体要求,记叙文有记叙文的要求,议论文有议论文的要求,说明文有说明文的要求,文言文有文言文的要求。具体要求一定要突出“具体”二字,尤其是对那些原来自学能力不够强的学生更应如此。
譬如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时,要求学生在“自学笔记”(每个学生必备一本)上做以下各项:
(l)古汉语文字用法举例
①异读字
②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
③要求写出例句,并作解释;
-
古汉语词汇分析举例(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复用、偏义复词、连绵词等),写出例句并解释;
-
古汉语语法分析举例(如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写出例句,说明用法并翻译;
-
重点句和难句摘录并试译;
-
文章内容分析;
-
“思考和练习”解答(思考题讨论,练习题解答);
-
古为今用(学了文章后自己思想上的进步,写作上的启发,语言上的收获等)。
当然,指导学生在自学时并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文章, 提出的要求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如《书博鸡者事》中词类活用句子较多(初步统计有近二十例),要求学生作为自学重点;《屈原列传》中被动句式用得较多(初步统计有六种被动句式),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被动句,然后分析并归纳古汉语被动句式的几种常见形式。
“自学讨论式”这种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独立而又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有一点还要强调一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启发讨论式,答疑讨论式,自学讨论式等教学活动形式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