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定向功能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它在一定意义上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引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从而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目标定向功能的发挥,可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把注意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实践表明,教学活动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定向功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教学目标定向正确,即可取得正向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定向错误,则只能取得负向教学效果。一个出色的教师总是能在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提出明确而正确的教学目标,并以此来影响学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正因如此,教学目标被教育理论家们称为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

(二)激励功能

目标是激发人们动机的诱因。在教学开始前,就向学生明确地陈述具体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的内容的期待和达到学习目标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鲁姆(V.H.Vroom,又译佛隆)在其 1964 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曾提出一种新的激励理论

——期望值理论。他认为,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目标价值,二是期望概率,即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也就是说,人们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个目标的激发力就越强。目标的这种吸引人去努力追求的作用,便是它的激励功能。教学目标激励功能的发挥,也取决于其价值是否被学生认同以及其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所以教师编制教学目标时要尽量符合这两方面的条件要求,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学生乐学的力量。

(三)测度功能

教学目标一旦确定,是否达成既定目标,就成了测评教学效果的尺度。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都是参照教学活动的既定目标进行的。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并展开的,教学目标在其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既定目标,就成了教学检测与评价所关注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客观,是进行科学测试和正确评价的基础。如果教学目标确定得不合理,就会影响教学检测与评价标准的偏差,其测评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都将失去合理的保障, 以此来衡量和评价教与学的结果和水平就容易失误。教学目标测度功能的发挥,一方面为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提供了尺度,另一方面也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和编制作出了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测度功能,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四)聚合功能

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各组成要素的联结点和灵魂,对其他要素起着统帅、支配、聚合和协调的作用,使之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整体效能。像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材、教法、手段、环境等都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可以说,正是有了教学目标这个“活的灵魂”,才使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有机地聚合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能够有效地运行。相反,如果没有目标,就不存在所谓教学;目标含糊不清, 教学就像一盘散沙,尽管各个要素都可能发挥出最大潜能,也难以使教学系统达到整体最优效果。教学目标聚合功能的发挥,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这一要素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促使人们自觉地围绕着教学目标优化系统结构以求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