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价教学环境的维度与标准
评价维度即评价者所选择的评价角度或评价的主要方面,有了一个明确的评价维度,实际上就等于为评价工作确定了一个确切的评价范围。因此, 确定评价维度是开展教学环境评价的第一步。在实际的研究工作和评价过程中,由于研究者们对教学环境的看法和认识不同,因而各自确定的教学环境的评价维度也有相当的差异。就目前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教学环境评价维度的意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由美国著名学者 R·H·穆斯(R. H. Moos)提出的,他认为,环境的评价维度由三个方面构成:(1) 关系,主要指环境中人际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2)个体发展,指个体在环境中的成长状况及其发展方向。(3)系统的维持与系统的变化,指环境在环境系统的维持控制以及对变化的适应方面是否处于明确有序的状态。①第二种意见由 R·塔哥瑞(R. Taguiri)提出,他认为评价教学环境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学校生态环境,主要指学校的物质和物理环境因素。(2) 学校社会环境。(3)学校中的人际关系。(4)校园文化。②第三种意见认为,
① J. Thomas Wade. A Measurement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as a Part of the Pupil’s Environment,
The Rumford Press,1935,P. l.
① Barry J. Fraser,Classroom Environment,Croom Helm Ltd,1986 PP.16— 18.
② 同①。
教学环境的评价维度包括三部分:(1)环境属性,即大小、数量、温度、颜色等等。(2)行为者,即教师和学生。(3)行为本身,即行为者的动作, 如演说、背诵和计算。③我们认为,以上三种关于教学环境评价维度的观点虽在国外较为流行,但都有不妥之处。穆斯的分类忽视了对物质环境的评价。塔哥瑞的分类虽比较具体,但使用的概念含混不清,如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与校园文化三个概念并不是平行关系,它们在使用的外延上是一种交叉或包含的关系,将它们作为三个平行的评价维度运用,容易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发生混乱。最后一种分类过于笼统,它很容易使人把教学环境评价与一般的教育评价混同起来。据此,我们试图在这里提出一种较为明确可行的教学环境评价维度,它具体包括:(1)物质环境的完善程度。(2)心理环境的健康程度。(3)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契合程度。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评价,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教学的物质与心理两种环境是否处于良好状态,而且还可以明确把握这两种环境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使这两类环境协调一致起来。
教学环境的评价标准是用以评估衡量教学环境水平的具体规定,在确定了评价的维度和范围以后,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明确评价的标准,只有这样, 评价教学环境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由于教学环境是一个由人、财、物、事、时、空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因而要确定一套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是一件相当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就教学环境自身的特点来看, 物质环境属于一种有形的“硬环境”,其评价标准相对而言易于确定,并且能够形成相当精确的量化标准。各国的教学环境研究者在长期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一些物质环境的评价标准,例如教室建筑面积标准,人均占有空间标准,教学设施配套完善标准,校园绿化标准,教室内照明、采光、通风、温湿度、色彩等方面的标准,以及课桌椅的配套标准,等等。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已开始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他们结合我国中小学实际,从学校卫生学的角度提出了一套评价学校教学环境的卫生标准。①但这方面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如何从学校教学、美育、德育等方面出发,综合研制一套全面的物质环境评价标准,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与物质环境相比, 教学的社会心理环境就属于一种无形的“软环境”了,它主要是以各种社会心理气氛和人际关系表现出来的,因而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很难为它确定一套精确的量化评价标准。尽管如此,我们仍可根据对学校日常生活的观察,对理想的学校心理环境的一些特征进行概括和集中描述,从中寻找出以下一些一般性的评价标准。
-
整个学校中洋溢着重知识、爱科学、讲文明的气氛。这是学校必须具备的心理环境,是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集中体现,与之相联系的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团结向上、勤于探索的教与学的态度和作风。
-
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构成学校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环境的优劣。因此,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是评价教学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
-
良好的班级行为规范和班集体凝聚力。这是一项用来综合评价班级心理环境的指标,通过对班级行为规范与班集体凝聚力的评价,我们可以从整
③ 蔡培村译《教育环境评鉴》,复文图书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156 页。
① 刘林兴编《学校卫生知识》,第 11 章“学校建筑与设备卫生”,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 年版。
体上把握一个班级的学习气氛、行为风尚和精神面貌,从而对班级的心理环境有个全面的认识。
当然,以上提出的仅是几项最为基本和一般的心理环境的评价标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还有待于我们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将它们进一步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