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观察的技术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偶然或有计划地觉察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课堂表现的过程。课堂观察是获取教学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调整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一)课堂观察的范围与重点
主要包括对学生课堂中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及注意力状况、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观察。
-
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
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这方面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挑衅或攻击性行为,有无退缩、冷漠的行为表现等。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重点观察,教师就可以大致对教学的难易程度、教学速度是否适当作出判断,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作到心中有数。据此来调整教学活动,采取管理措施,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课堂观察的技术要求
-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在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随时对课堂活动作出调控。
-
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教师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既要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对课堂中的全面情况加以监控,同时还要根据课堂情境的特点和学生表现,对课堂活动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学生的个人行为进行重点观察,以达到对课堂活动的深入了解。
-
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教师的观察应与教学行为自然融合在一起,既要有意识观察,又不露明显痕迹,不对学生形成明显的压力,不让学生感到教师处处在监视自己。
-
排除各种主观倾向,进行客观观察。实践表明,教师心理活动的某些主观成分有时也会左右他的课堂观察,从而形成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观察结果。以下几种效应对教师的课堂观察会有消极影响,应加以排除:(1)期待效应。指根据自己的结论期待事实的发生。例如,对好学生有正向期待,一般不做消极分析,对差生有反向期待,一般也不做积极分析。(2)平均值效应。有些教师习惯于对学生做班级整体评论,也就是往往把学生群体看的都
比较好,或都比较差,这样容易造成对学生个体评价的不公正。(3)中心论倾向。即遵守一贯的正态分布原则,中间大两头小,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有过强的固定性。(4)互动倾向。即一种光环效应,一好百好。对学生的主要印象可以影响到对他的其他印象。例如,教师特别好取学生成绩的光环, 一般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也都好,成绩差其他方面也不怎么样,等等。
- 标签效应。指教师一旦发现某个学生身上不好的东西,就下结论,贴出了标签。这个标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改变,并可能传递给其他教师而影响他们的观察,班主任的标签往往影响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