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迄今为止,人们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尽统一,给教学方法所下定义也各不相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有如下一些:
原苏联学者凯洛夫认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决定的学生的工作方式。”①达尼洛夫、叶希波夫认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领导的学生的工作方式,借助于这些工作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还可以形成他们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②A·Л·孔德拉秋克认为:“可以把教学方法看作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有明确方向的、符合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科目实质、学生教育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的行动。”③巴班斯基则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办法, 就称为教学方法。”①
美国学者 L·H·克拉克和 I·S·斯塔尔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② 日本学者藏原三雪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的,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成长,指导他们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和方式。今天的教学方法不只是传授知识,而且应该想到如何指导课外活动,包括指导、劝告在内,还有实验观察及其他学习活动,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进行,都应该属于教学方法。”③ 长谷川荣认为:“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为了教与学而展开的活动方式谓之教学方式。在这里,着眼于教师的活动方式谓之教授方式;着眼于儿童的活动方式谓之学习方式;着眼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谓之教授、学习方式或学习指导方式。所有这些,总称为教学方式。”④南斯拉夫学者弗·鲍良克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工作方式。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因此任何方法都具有两方面的意义:既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关系到学生的工作方式。”⑤
我国学者王策三认为:“可以把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
① 《教育学》,第 15 页。
② 达尼洛夫、叶希波夫编著《教学论》,第 284 页。
③ A·Л·孔德拉秋克《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58 页。
① 巴班斯基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206 页。
② L·H·克拉克、I·S·斯塔尔《中学教学法》(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6 页。
③ 《教学与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7 页。
④ 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280 页。
⑤ 弗·鲍良克《教学论》,第 91 页。
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⑥吴杰主编《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程序。”①唐文中主编
《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包括内隐的和外显的动作)。”②李秉德主编《教学论》认为: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③刘继武则认为:“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式的组合,它包括教师所采用的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相应的学的方法。”④
综上可见,尽管中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在以下几点上却是取得了共识的:(1)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2)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手段,而并非单指教师的工作方法;(3)教学方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可凭借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也可凭借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思想品质和审美观点,发展他们的能力和创造素质。这些共识的取得,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当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教与学两方面方法的相互联系、教学方法最邻近的属概念究竟是什么等,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仍需通过研讨加以明确。(1)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对这一问题,有的认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是对等概念,二者可以相互指称和诠释,甚至可以相互取代和替换;有的认为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教学方式包含着教学方法;有的则认为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下位概念,教学方法是具体教学方式的总称和组合。我们认为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的具体的基本动作,所进行的个别操作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方法是由若干的教学方式构成的,同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方式构成;而同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运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之中。(2)教与学及其方法的相互联系。对这一问题,有的将联系说成是“师生共同活动”,有的说成是“师生相互联系活动”,也有的说成是“教与学相互作用”,或干脆说成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应该说这种强调是必要的,但未免笼统和模糊,尚欠具体和明确。我们认为教与学的相互联系应确切地表述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方法就不应简单地分成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然后再将它们简单相加而称教学方法,而应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3)教学方法最邻近的属究竟是什么?对这一问题,有的认为是“手段”,有的认为是“方式”,有的认为是“活动”, 有的认为是“动作体系”,有的认为是“途径”,有的认为是“程序”。我们认为教学方法最邻近的属应该是“操作策略”。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的、由一整套教学方式组成的操作策略。
(二)教学方法的特点
⑥ 《教学论稿》,第 244 页。
① 吴杰主编《教学论》,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439 页。
② 唐文中主编《教学论》,第 199 页。
③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第 196 页。
④ 刘继武编著《现代教学方法概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 页。
教学方法的特点是由其本质所决定、并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外部特征,一般认为教学方法具有如下几方面基本特点:
-
实践性。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联,其工具性质显而易见。教学方法的基本精神、影响媒介、作用方式、具体步骤、详细要求等,都是可以操作的。同时,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又是检验其优劣的重要指标。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教学方法绝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它实质上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能力水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对待学生缺乏同情而漠不关心的态度,会导致采取错误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
耦合性。亦称双边性,是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双边活动的方法,由教师教和学生学耦合而成的操作策略。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学方法的本质实际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学)和教师相应的活动(教)的逻辑——程序方面和心理方面。教学方法决定于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行动上协调一致的效果。”①可见,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互相联系着的教师与学生一定的活动方式的构成体,而不是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简单相加。
-
多样性。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组成丰富博大的“方法库”,以供教师教学时优选使用。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功能,适用于所有教学条件的万能方法是不存在的。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教师顺利达成所有教学目的。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育和培养人的目的而进行的相互联系活动的方式。由于活动的方式和性质是多方面的,所以, 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企图制定经常使用的、数目有限的几种教学方法是错误的。”②
-
整体性。不同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各种具体方法彼此联系、密切配合、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综合地发挥着整体效能。一般地说,“任何方法,不管哪一种方法,如果我们把它离开其他的方法,离开整个体系,离开整个综合影响来单独分析的话,那就既不能认为是好的方法,也不能认为是坏的方法。”③在马卡连柯看来,个别方法的影响,可能有正面的结果,也可能有反面的结果,而互相配合的各种方法的总和乃是决定性的方法。
-
继承性。教学方法也和其他教育现象一样,具有历史继承性。古今中外教育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教学实效,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其中有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至今仍具生命力,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整理,并借鉴其合理的部分。任何新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从零开始,它都必然要从多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分。
-
发展性。任何教学方法体系都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时代精神、内容性质和对象特点等客观条件,勇于开拓,推陈出新,使教学方法更能适应教学的实际要求。目前教学实践的困惑在强烈呼唤着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出现。教学方法的发展,还包括着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挖潜、改造、互相补充和综合利用,因而它同教学方法
① 巴班斯基主编《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7 页。
②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 9 页。
③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年版,第 237 页。
的继承性并不矛盾。
(三)教学方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
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古人云:“事必有法, 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①正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共同实现教学目的的活动。
-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曾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②同样,不解决教学方法问题,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要落空。
-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因为良好的方法可以使人们“免得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上浪费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恩格斯)。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创造、运用情境教学法,就使学生学语文感到“易”、“趣”、“活”,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学记》中指出: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学生善学不善学与教师善教不善教是密切联系着的,那些因适当采用优良教学方法而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的“善教者”,就容易在学生中赢得较高威信, 师生关系也比较融洽。
-
教学方法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皮亚杰认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而不好的教学方法则可能会使学校成为“才智的屠宰场”。像恩格斯就曾批评爱北斐中学说: “这个学校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因此,教师应注意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