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总是在一定的学习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需要、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在教学活动中, 学习动机通过发挥自身的指引方向,集中注意和增加活力等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人的动机是一个受多种条件制约和影响的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在现实生活中,引发人的动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和发展起来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教学环境中的各种环境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例如,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人际关系、教师期望、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和群体目标、群体舆论、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教学环境的布置及其新异程度,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
的学习动机发生着潜在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它们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也可以使学生远离学习,丧失学习兴趣。
以课堂教学气氛来说,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懒散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甚至严重对立的课堂教学气氛则会抑制学生学习热情,降低学习兴趣,严重的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以师生人际关系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只有当学生真正喜爱自己所学的东西,对它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真正学好它。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过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他认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会更深沉地热爱教师。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迁移现象,即由爱教师进而爱及他所教的学科, 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这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再以教师的期望来说,教师期望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它能在有意无意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那么,教师期望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呢?一般看来,它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发生作用:一是通过产生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我实现预言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它主要指人们好的期望和态度在被关注的对象身上可以产生好的和所预期的反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R. Rosenthaland L. Ja- cobson)关于教师期望的经典实验以及后来众多的有关实验研究都表明,教师的期望的确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低期望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越来越差。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期望和态度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期望的方式来调动学习的动力系统和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教师的预言就有可能实现。二是通过影响学生学习中的归因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归因理论认为,学生的归因主要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的原因作出的解释和推断。学生的归因方式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趋向于将成绩的获得归结于内在因子,即自己的能力和勤奋,把成绩的欠佳归因于外在因素,如机遇运气等;一种类型趋向于把学习上的成功归结于外在因子,如机遇运气,而将学习上的偶尔失败归因于内在因素——能力不足,勤而无用。采取前一种归因方式,往往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而采取后一种方式,则往往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研究表明,学生的归因方式与教师的期望有很大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积极态度以及客观的评价,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使他们采取适当的归因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因而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努力上进的进取精神。而教师对学生的不公正评价和低期望,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采取不适当的归因方式评价自己,由此引起学习积极性的下降,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现象,影响学习效果。
另外,教学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如校风、班风和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有着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班尼(Mary A. Bany) 认为:“如果一个集体的气氛是友好的,相互理解的,相互支持的,那么集体对于动机、工作表现和成就的影响就会是积极的。”①教学实践表明,严谨、求实、勤奋、上进的校风或班风一经形成,就会成为有巨大推动力的集体心理气氛,这种良好的集体心理气氛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诱因之一。心理学的研究同时表明,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因此,家长和教师的认可、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动机源。到青少年时期, 同伴的赞扬、认可将超过家长和教师的作用,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同伴关系逐渐成为影响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重要动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