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素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所达到的水平,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觉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精深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
精深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术业有专攻”是做一个教师的基本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的问题。”①教师应该深入钻研自己所教学科,只有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应具有理论性、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以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一个教师如果经常在教学中显露出对所教学科专业知识的无知和浅薄,甚至出现常识性的错误,那么他就已经失去了做教师的基本资格。实践证明,学生或许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教学技巧的缺乏,但却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其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以保持所教学科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
-
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以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为中心,对相关学科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和熟悉,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修养。教师的博学,是建立教师威信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无所不懂”的知识的化身。同时,处于信息开放环境中的学生, 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常会给教师提出超越专业范围的问题,教师面临这些问题,没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修养是不行的。教师具备了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修养,离不开他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和坚持不懈地日积月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诲人不倦”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学而不厌”地吸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
-
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掌握教学教育的规律与技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我的教学不过是雕虫小技。只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把学与教的规律搞清楚了,人人都可以有上百种方法把学生教好。”“教书育人涉及一系列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方面的问题,越思考越觉得自己所面对的未知领域极其广阔、新奇,这更激励我潜心于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中探求教书育人的真知。”①魏书生通过自觉的理论
①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80 页。
① 《魏书生教育文选》,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7 页。
学习,为自己的教学奠定了教育学、教学论和心理学等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魏书生把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基本功,这是魏书生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这说明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凭经验办事,而应该遵循教育教学理论所深刻揭示出来的教育教学规律,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备条件。一个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呢?苏联学者夫·恩·果诺波林认为,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有九种能力素质:(1)理解学生的能力;(2)通俗易懂讲授教材的能力;(3)劝说他人的能力;(4)组织能力;(5)把握教育分寸的能力;(6)创造性工作的能力;(7)迅速地反映教育的情境并在其中保持举止灵活的能力;(8) 胜任所教学科的能力;(9)引起学生兴趣的能力。菲律宾大学赫兰德博士曾转达了一个国际性会议上提出的有关教学能力的一个新概念——扩展能力, 它具体包括四大方面:(1)信息处理能力;(2)问题解决能力;(3)创造能力;(4)决策能力。我国台湾学者龚宝善认为,一位优良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教学能力:(1)编订教学计划(教案)的能力;(2)运用教科书及编辑辅助教材的能力;(3)运用和制作教具的能力;(4)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5)指导各种实用技艺的能力;(6)维持教室常规的能力;
- 实施学习指导、升学与就业指导的能力;(8)领导学生参加各项集会及各项活动的能力;(9)指导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可见,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教学能力,才能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塑造好完善的职业形象。
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并不是简单重现教学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常常要根据所了解的学生学习实际而对教学内容作教学法的加工处理,以使教学内容更便于教师驾驭和运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表现为精心而巧妙地处理好教学中的矛盾关系:(1)取与舍。对教学内容反复研究, 根据教学情况提取精要,舍其非本质的材料;(2)主与次。对选取的教学内容再区分主次,合理安排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活动的时间、程序;(3) 详与略。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关系,制订详讲与略讲计划,使详与略相互配合、相得益彰;(4)简与繁。教学中内容观点的论证等都要注意以精简驾驭繁杂,使教学内容纲举目张、有条不紊;(5)小与大。高深的大道理要通过浅显的小事例晓喻学生,使之大以小出、以小见大;(6)含与露。确定要讲的教学内容要富有启发,不要一览无余。所谓“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无穷”。教师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的增强,与其在实践中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的深入细致程度直接相关。因为,归根结底教师是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好地适合于学生学习而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
-
多讯道教学表达能力。教师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而教师的教学表达具有多讯道特点,或者说教学信息的传播是通过多种讯道完成的。教学表达的主要讯道有:(1)音声讯道。主要指口头语言及副语言表达。口头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表达手段,要求准确、精炼、生动有趣、纯洁文雅、启发思维等。而副语言一是指语言的音质、音量、声
调、语速、节奏等;二是指笑声、叹息等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它们常常用来辅助词语的表达以便准确表达意义和所具备的情感,使教学语言更具表现力。(2)形符讯道。主要指配合教学语言表达的板书、板画、模型、标本、挂图、表格等。它们一般诉诸学生的视觉,可以调剂由纯语言讲授带来的单调感和疲劳感;并且直观性强,可增强语言说服力、促进学生的观察和思考, 帮助他们准确了解并迅速掌握所学的内容。(3)动姿讯道。主要指由人体本身的动作和姿态来传播教学信息,如眼神、表情、手势、摇头、耸肩、站姿、步态等,可称之为“人体语言”。它们以动态的形象诉诸学生的视觉,具有生动灵活、鲜明真实的特征,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附加信息量和感情的交流。(4)时空讯道。主要是近年兴起的“时间学”和“距离学”给我们揭示了时空本身所具有的信息意义。因为教学表达的时间跨度及顺序等,会影响到表达的情义及效果;而教学表达的空间因素如师生在交往时的人间距离及占用空间位置等,也可以丰富传递的信息,沟通师生间的联系,缩短心与心的距离。(5)综合讯道。主要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像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教学电影等,有的综合了各种讯道的优点, 有的延伸和增强了教学表达手段,总之是有效地拓宽和优化了教学表达的讯道,扩大了教学表达的内涵。可见,教学表达是多讯道进行的,且每种讯道各有其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需要灵活地利用多种讯道进行教学表达, 以追求教学表达的“立体”效果,使教学成为高超精湛的艺术。
-
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活动及其过程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过程的充分展开。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制订目标和计划的能力。教师在对教学实际进行客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所有的可以利用的教学条件,准确预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活动的可能结果,合理决策,制订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以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适应性,有效克服盲目教学所带来的低质差效。(2)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教师的工作是面对整个班级, 而不是个别学生。对整个集体进行工作,就要求教师具有组织者的才能,即善于组织学生集体,团结他们,指导他们的活动,维持班级的纪律。课堂组织管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优秀教师的课堂总是体现出秩序井然、环环紧扣、和谐活跃、引人入胜的特点,这是与他们都非常重视课堂的组织管理分不开的。(3)对各种教育影响的协调能力。学生的发展,要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协调好这些教育影响的关系,使之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合力”,而不致互相抵触、对立,甚至消解。(4)组织与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 对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班集体如果组织和管理得当,可以成为教育的主体,给集体内的每一个成员以有益的影响。教师对班集体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为学生集体确立奋斗目标、形成自觉纪律、培养和使用班级骨干、树立正确舆论和良好风气等方面。
-
自我调控能力。教师自我调控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根据客观需要调控自身主体结构的能力。如教学和教育中根据社会的需要、科技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控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的能力。
《学记》中曾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是强调根据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实际需要, 而及时进行相应的自我调控。当今教师面对激烈变革的社会和发展迅速的学
生,更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此来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需要有较强的自我修养能力,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需要有灵敏地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的能力,用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学计划和程序,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状态。其二是调控自身的心境、情绪和情感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以愉快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影响学生。实践证明,教师那种愁眉苦脸的神态和挑剔不满的语气,都会使儿童不愿意和你交往,同时也影响工作效力和学生心情。相反,假如教师精神饱满、满面春风,但决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那么就一定会在教学中产生良好的效应。同时,教师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分子,经常要受到诸如社会不正之风、分配不公、待遇低下、人际关系紧张、个人挫折遭遇等的影响,面对这种种的不如意,教师应学会达观和超越,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他人的关系,既自尊自爱,又尊重爱护他人;既不妄自尊大,又不自暴自弃,要经得起挫折的打击,不断调适自己的心境、情绪和情感,以保持自己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
教学实验、研究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79 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当今,从教师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①实践证明,通过进行一定的教学实验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许多优秀教师都是一边教学、一边实验、一边研究、一边著述,逐渐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教师要充分利用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对教材和学生有深入了解,有着丰厚的教学经历和经验的优势,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借助教学理论的指导开展各种各样的课题实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工作需要,进行教学研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如选题能力、查阅文献能力、调查实验能力、整理分析资料能力和撰写报告(论著)的能力等。可以说,教师积极从事教学实验与研究,是深化教改、发展理论的一股重要促进力量,是加强理论和实践联盟的重要途径。“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教师,不单纯是一名教育科学知识的需要者,更不单纯是一名合理化建议者。如有相应的准备,他可以成为一名另一个活动领域——科研的参加者。这种准备就是掌握科学认识的手段和科研方法”。② 教师教学实验、研究能力的获得,必将极大地促进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带来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
教学直觉、想象能力。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要成功地驾驭教学过程,还要求教师具备教学直觉、想象能力。实践表明,教学最佳时机的内发、外现和准确把握,都与教师的教学敏感和教学直觉有着微妙的契机和直接的联系。这里所谓教学直觉,是指教师直接观照教学时机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 是教师有效地把握教学时机的能力的重要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锻炼出来的非常宝贵的教育素养之一,它是建立在丰富而扎实的教学经验之上的智慧结晶。一般说来,教学直觉具有预见性、快速性、整体性、自动性、非逻辑性等特点。教师的教学直觉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研究表明,融会贯通的教学理论知识和丰富扎实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教学直觉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背景;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对其发展的密切关心,是教学直觉产生的重要契机;加强多样化的思维训练,像概括能力的训练、猜测能力的训练(包括因
① 巩其庄《新技术革命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辽宁师大学报》1984 年第 3 期。
② 《中学教学论》,第 361 页。
果猜测训练、条件猜测训练、类比猜测训练、归纳猜测训练、反馈性猜测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训练,以及多路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发展并提高教师教学直觉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还要有教学的想象力——这是指教师能预计到自己工作的效果,能想象到将要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从学生身上收到效果;能估计到学生品质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形成。“教师想象力的发展是与教师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人的信任和对教育威力的信心分不开的”。① 教师准确的教学直觉和丰富的教学想象,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逻辑和教学程序起到一种补充、调节、超越的作用,使教学的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进入审美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