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及对教学理论的影响
① 张诗亚、周谊著《震荡与变革——20 世纪的教育技术》,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24 页。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微型化。现代教学手段正向着小型化、微型化发展。手提式投影器仅重 5 公斤;16mm 自动装带电影放映机重量也只有 7.5 公斤;8mm 型手提式电影放映机,连同声响系统和银幕在内,仅重 16 磅;微型电视可像手表一样带在手腕上随时作为学习者的工具。微型化的现代教学手段便于携带、使用和收藏,将会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
-
智能化。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都有了自动装置,帮助教师省去了许多操作麻烦。如幻灯机自动换片、无线遥控;电影放映机自动装片、倒片;录像机定时自动录制电视台节目;录音机自动选择节目等。另外,自动收集、统计学生反应信息的学生反应分析器将进入学校教室;以摄录像一体的摄录系统运用了微处理机,使一系列烦琐的调整工作趋于全自动化,并具有记忆功能,使教学电视素材的获得变得轻而易举。
-
超容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存贮容量越来越大。近年来兴起的光盘以激光技术为基础,外形与普通唱片差不多,但存贮信息密度极高,每面能存75 亿字节(最大硬磁盘每面约 4 亿字节),并且由于采用唱盘方式和数字记
录,检索十分容易,能在 0.5 秒时间内找出任何一个画面来重放、慢放或快
放,这种光盘可以反复抹除重录达 100 万次以上,为在教育上的应用特别是为交互或个别学习带来便利。①
-
多媒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在教学中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益,以求教学功能的最优化。如将计算机教学系统发展为一种在计算机统一管理下的多媒音像教学系统,其中包括电声、电磁、电视、电控等技术的综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综合化发展趋势,将会导致“超媒体”(hypermedia)的出现,带来人类学习活力和教学方法的革命。
-
交互化。国外新出现的一种激光电视程序教学系统,又称双向信息传递录像教学系统,一改过去录像教学只能单向传输的方式,以激光电视唱盘为软件,同微机联机实现人机对话,使学习过程中,媒体对学生的单一作用变为媒体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作用,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无疑地,这种人机关系的新发展,将会对教学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
-
网络化。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通讯,可使网格中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都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及资源共享。《今日美国报》1994 年 1 月 27 日发表题为《绘出信息高速公路》的文章,指出:日益扩展的光纤和电缆网络,在五年之内,就将把美国大部分家庭联为一体。于是,家长与教师可以更为频繁地联络;孩子们通过网络可得到更具个性化的丰富软件。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理论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理论重点解决的是利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问题,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教学领域所作的理论准备甚少。面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践中的突破所带来的问题,教学理论研究不应无动于衷,现代教学理论应该在指导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有所作为才行。
-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问题。有人认为现代化教学手
① 孔棣华、陈运森主编《当代外国教学法》,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42 页。
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必将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而使教学领域发生根本性的革命。其实,这种观点有它的偏激之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不是对立的, 而是互补的。因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各具优缺点,因此固守传统教学手段而不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对,只青睐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鄙弃传统教学手段同样也不对。实践证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滥用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比如有了翻译机,影响到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有了计算器,学习数学演算被认为是多余的;等等。对此,英国教育学家斯克里文不无担忧地指出“依赖电子帮助的人,再也不能够‘人工地’读懂一篇课文,甚至一则广告。”①而传统教学手段的某些功能,是现代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如在课堂上用直观教具做化学实验,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来观察某一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通过嗅觉进行判断。如果把实验的全过程录制下来, 学生虽然也可以通过电影、电视看到其颜色和形态的变化,但无法嗅到化学反应时发出的气味,这就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教学理论应该研究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互相补充、融合渗透的关系。
-
教师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将可能代替学校教师进行教学。其实,这种论调自从
50 年代美国刚出现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时就开始了。“人们经常把新的技术手段,如通过教学机器调节的教学程序等,看成是既能节省教学人员,又能减少经费的万应妙药。”①对此,瑞典教育学家托斯顿·胡森尖锐地批评道:“不要把学校看作是一个教学工厂,因此,机器也不能代替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情况下,也必须把这种教学看作是反常的。”②当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做很多技术性的工作,但是却很难从根本上取代教师。因为学校教师相对于“电视教师”来说,有以下一些长处:熟悉自己的学生;和学生长时间直接打交道,学生有机会发现和认识教师所具有的崇高的品格以及职业美德;由于师生在一起上课,教师同学生有精神上的交流;教师每时每刻都在关心学生的成绩,学生对此不会无动于衷。③不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毕竟向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即单凭“记问之学”已不足以为人师了。教师要想在教学领域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的话,那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超越技术因素,进入教学艺术境界。正如王策三教授指出的:“先进技术手段把教师从过去许多的事务性负担中解放出来,教师将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智力水平,向教学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①教师在现代化教学手段面前,要完成对自己角色形象的重新塑造。
-
学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怀特(N.A.White,
1982)曾用“文字学习”和“电子学习”两个术语分别表示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进行的学习,并认为当代电子学习的出现,与古代印
① 霍布里奇《教育中的新信息技术》,王伟廉等译,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192 页。
① 托斯顿·胡森《教育的目前趋势》,载《世界教育展望》,教育科学出版年版,第 190 页。
② 同①。
③ 《中学教学论》,第 313 页。
① 《教学论稿》,第 287 页。
刷文字的出现一样,“使人类学习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②学生所学教材不仅有文字教材,而且也有了音像教材,并且与文字教材相比,音像教材能较快反映学科的前沿信息,如计算机软件、录像教材的修订时间比教科书的修订周期短得多。在电子计算机等“智能教师”面前,学习者不仅可以从容不迫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地安排学习,把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变成了学习者自定步调的学习模式。对学习者来说,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学习,如何将自己已经习惯于文字学习的思维和学习定势改过来,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新的学习形式等,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还可使学生学到过去无法开设的课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学生可以不冒任何风险在模拟的飞行舱里学习驾驶飞机和其他飞行器;通过“探索性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身临其境” 地感受登上月球的情况;把电视和计算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参加远离学校的辩论会和讨论学习。学生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中如何学习,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影响,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挑战和考验,并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本来师生之间存在的“人—人”
关系中,现在不得不考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地位,而构成了“”的复杂关系。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个“第三者”,究竟会对师生关系带来怎样的实际影响呢?这是人们所关注的又一重要问题。但可以肯定地说,教学中的“人—机”关系不会构成对师生间“人—人”关系的根本威胁。作为活生生的人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永远都是需要的,其教育价值是不可替代的。以触觉为例,差生某次成绩进步了,教师拍拍他的肩膀,或以惊喜的目光注视他,其效果可能大于那纸上写的高分,因为教师的触觉中还表达了一种信任、爱和期待,冷冰冰的机器是不可能实现这种师生爱的表达的。有时教师的非语言表达,如暗示就是一种艺术,幽默也是一种艺术,它只能在特定场合中临时发挥,只能在特定时刻突然展示,故教人还是要有人来教,教书本质上是教人,只不过是尚未过渡到机器教人的阶段,进入那个阶段后, 可能才知“人教人”是难以替代的。①但是,教师、学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三者之间如何协调关系,才能使教学系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新型的师生关系又该如何建构?现代教学论确实应该对此加强研究。
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教育展望》,中文版,1984 年第 1 期。
① 包国庆《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教育环境》,《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