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目标的特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某种教学目标展开的。一般说来,教学目标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预期性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之前,即预见到教学活动可能促使受教育者身心方面发生哪些变化。教学目标以教学对象发展现状为基础,但又超越其发展现状,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科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否有成效。

(二)系统性

教学目标是一个由若干具体目标组成的系统整体,具体教学目标之间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网络,因此必须以系统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教学目标。组成教学目标系统整体的各具体教学目标,都不是孤立的,在实践各具体教学目标时,应该将其放到整个教学目标系统中来衡定地位和价值。因此,“教学的艺术在于:把一个复杂的最终产物分解为必须分别并按某种顺序达到的组成部分。教授任何一种事物,便是在向着终极目标前进时,一面记住所要达到的最终模型,一面集中力量走好每一步。”①教学目标的系统性与可分解性是辩证统一的。

(三)层次性

教学目标系统内部的各具体目标并非都处在一个层面上,而是层级分明、连续递增的。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是较高层次教学目标的分解或具体化, 较高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较低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级一级地向上发展。当教学达到了某一目标时,便为实现高一级的目标打下了基础,并向终级目标逼近了一步。越过较低层次教学目标而直接实现较高层次的目标,是不现实的、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

(四)可行性

一般说来,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具体、可行,有利于其在实践中顺利达成。经验表明,人们在确定和实现目标时,除了考虑目标的价值外,还要考虑目标实现的概率。若达成的可能性很大,且易于操作,就会努力促成目标的实现,使目标的潜在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若目标笼统且难度很大, 达成的概率微乎其微,人们便会望而生畏、知难而退,目标本身也便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一种正确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

(五)灵活性

教学目标可以因校、因课、因班制宜,由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编制, 内容和水平可以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以便灵活掌握,获得最佳成效。教学目标的灵活性,使对它的编制工作成为一种艺术。教学目标的灵活性是由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同时它又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机会。具有灵活性的教学目标,对于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其通过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获得相应的身心方面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① B·S·布卢姆等著《教育评价》,邱渊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