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雍正以前中国历代图书的总汇,康有为赞誉它是“清朝第一大书”,“中国之瑰宝”①。

这部巨著分为 6 编 32 典:①历象汇编:下分乾象典、岁功典、历法典、庶政典;②方舆汇编:下分坤舆典、职方典、山川典、边裔典;③明伦汇编: 下分皇极典、宫闱典、官常典、家范典、交谊典、氏族典、人事典、闺媛典;

④博物汇编:下分艺术典、神异典、禽虫典、草木典;⑤理学汇编:下分经籍典、学行典、文学典、字学典;⑥经济汇编:下分选举典、铨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典下分部,部下分卷,计有 6109 部,合 1 万卷,另有目录 40 卷,合计约 1.6 亿字。这部巨著自成体系,搜罗丰富,区分详析。《永乐大典》散佚后,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用途最广、规模最大的类书,其规模比大英百科全书(第 11 版)还要大三四倍, 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结晶,人类文化史上的巨著。

《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者,有 4 种说法:一作清圣祖(玄烨)敕纂, 世宗(胤甃禛)续成;二作蒋廷锡、陈梦雷奉敕撰;三作蒋廷锡奉世宗敕纂; 四作陈梦雷奉敕纂。《古今图书集成》是官修类书,按第一种方式著录无可非议。事实上,玄烨和胤禛决不可能亲身参与编纂,而真正的初编者是陈梦雷,续纂者是蒋廷锡。

陈梦雷字则震,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康熙九年(公元 167O 年)进士,官编修。后被人诬陷,谪戍沈阳。三十七年,玄烨东巡,他献诗称旨, 得以赦归,受命在皇太子胤祉藩邸行走。胤祉爱好文学,对陈梦雷礼遇颇隆, 命梦雷发凡起制,据协一堂藏书和私家藏书编纂这部巨著。从康熙四十年(公元 1701 年)起,至四十五年止,历时 6 年,初编告成。初编之书,名曰《古今图书汇编》,“为编者六,为志三十有六,为部六千有零”①,由胤祉代为具奏进上。康熙帝很高兴,命将书名改为《古今图书集成》,并下令开馆重辑,仍由陈梦雷董其事。不久,胤禛夺嫡当了皇帝。雍正帝登上宝辇后,着手剪除异己,陈梦雷被视为胤祉亲信,再次被发遣到关外。与此同时,雍正帝任命蒋廷锡续成其事。又经过数年努力,至雍正四年(公元 1726 年)该书方告克成。

《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 4 典。

① 《古今图书集成·康有为跋》。

① 《松鹤山房文集》卷二《进〈汇编*

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 20 部,共 140 卷。《职方典》分为京畿、盛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 16 省,省下分府,先汇考,次总论,有图志,然后按府逐一记述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川、城池、关梁、公署、学校、赋役、风俗、祠庙、古迹、艺文、杂录、外编等项内容,共 1544 卷。《山川典》分为山部和水部,山部载大山、名山 283

座,水部载江河湖海等 117 个水体,共 320 卷。《边裔典》记载周边少数民

族政权及其它国家,共 140 卷。

与其它类书相比,《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体例较为科学,它既师承了唐宋类书的编纂优点,又吸收了《通典》、《通志》、《通考》的分类长处, 在分类方面较《初学记》、《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书为佳。《初学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亦载有土、石、山川、州郡和四夷等内容,但它们或分属于其它类目,或各自成篇,互不联系。《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则将《坤舆典》、《职方典》、《山川典》、《边舆典》汇集在一起, 罗列了书中与地理有关的全部内容,自成一编,这在分类学上显然是一大进步。《永乐大典》以“洪武正韵”为纲,以韵统字,用字系事,如《天文志》载在“天”字下,《地理志》载在“地”字下,遇有条目很多的字头,查找十分不易,兼以“洪武正韵”和“和水韵”的韵目不同,检索时也很麻烦。而《古今图书集成》分门别类,纲举目张,即类求书,便于按图索骥,它所收的资料虽然浩如烟海,却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

《方舆汇编》辑录了大量的府州县志,选编了许多重要文献,收录的地名非常丰富。该书《凡例》曰:“《一统志》于沿革只记其代,山川只列其名,关隘驿传只志其地,户口财赋只记其数,风俗节序只存其概。今则于通志、府州县志所已有者,皆分为各考,而与史传所载有关地方利害者,悉按年代入于纪事,则灾变救禳之宜,山川关隘防守之要,水利蓄减、驿递增减之法,移风易俗、休养生息之方皆尽焉。至于山川古迹之古今互异,或传讹附会,地方大事之是非得失,或各为己见,或各为辩证,则皆归于杂录,此则较《一统志》从详者也”①。所以,不见于明清《一统志》的小地名和稀有文献,常常能够在《古今图书集成》中找到。

《方舆汇编》编排山川、陵墓所采用的办法也多可取之处。如述山川, 凡一郡一邑之内的山川,则仿《一统志》之例,书于《职方典》各府州县之下;凡大山名川,连跨数十州县者,则别立一章,载入《山川典》中,并绘有图形,以志识别,又考其跨越地界,与别地名同而实异者。至于山泉矿产之多寡,寺观古迹之兴废,皆书于其下,以备查考。这种分类处理的方法, 比《一统志》将名山大川硬行划归某州某县,或将整个山系河流割裂为若干单元,分叙于府州县下的作法更为科学。

《方舆汇编》绘制的地图,吸收了当时最新的测绘成果,印刷也很精美。最值得一提的,是《坤舆典》和《职方典》中各省府州地图已经采用实地测绘资料,地物方位的标绘比晚出的《嘉庆重修一统志》卷首附图准确,山脉河流的描绘手法和现代地图更为接近,注记州县以下小地名也较《嘉庆重修一统志》齐全,这些地图在当时已有“图绘精详、考订精当”之誉。

① 《松鹤山房文集》卷二《进〈汇编*

《方舆汇编》辑录资料的方法,往往是将原书整段、整篇地收入,不加改动,因而比较完整地保存了许多已佚或罕见的古籍。特别是引证古籍时, 一一详注出处,标明书名、篇名和作者,便于查对原书。

陈梦雷编纂此书时,条件有限,他所能利用的资料,仅是藩府和他本人的藏书,既未接触过藏在圆明园的《永乐大典》,也未看到内府秘藏的“天禄琳琅”,这就使《古今图书集成》的整个内容和水平受到限制。《方舆汇编》辑录方志资料虽然很多,但方志编纂者的学识和水平不同,各种方志的优劣出入很大,有的方志修得较好,有的方志问题很多,本书辑录资料时, 未对资料进行考订,也影响到本书的价值。各种地志的编纂有先有后,府州县辖境多有变迁,《方舆汇编》辑录资料时,未注明用书的成书年代,可谓一大缺陷。该书从康熙四十年(公元 1701 年)开编,至四十五年初编告成,

只用了 6 年时间。此后,从康熙帝下令增辑至雍正四年(公元 1726 年)成书,

虽有 10 几年时间,但经过胤禛夺嫡之争,实际所花的时间也不长,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成就卷帙如此浩大的巨著,殊为不易,所以书中也存在许多因审校不精而产生的讹误。

雍正四年(公元 1726 年),《古今图书集成》编成后,仅以铜板印出

64 部,除赏赐有功的王公大臣和特旨奖励外,皆藏于内府,民间只慕其名,

未见其书。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 年),上海点石斋书局集股翻印 1500 部, 但印刷粗糙,脱卷脱页很多,许多读者不满。十六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把原本发上海道,饬令同文书局照原本大小石印,并由该局编辑部作《考证》24 卷。这个石刻本质量较高,明显优于点石斋本。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 年),上海中华书局又从康有为处购得同文书局石印本一部,将其缩印

上石,每一面为 3 栏,每栏为原书之一页,双面印,每页相当原书 6 页,书

品和原书同样大小,连同《考证》分装 808 册,这就是目前流传较广的中华书局缩印本。至此,《古今图书集成》才为广大读者所使用。目前,中华书局和巴蜀书社已共同将其重新影印,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