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续行水金鉴》

《续行水金鉴》是《行水金鉴》的续编。先后由黎世序、张井、潘锡恩3 人主持编纂。

黎世序,原名承惠,字景和,号湛溪,河南罗山人。嘉庆间,署官江苏淮扬道,后升署江南河道总督。在任时,“尤善商工,谨度支,而绳人不苛刻,故属吏用命,河淮晏然”②。

张井字仪九,号芥航,又号睛■,晚年自署畏堂。道光四年(公元 1824 年)署河东河道总督。六年调任江南河道总督。他曾经阅遍河道,测量海口。又能深入民间,向老农、鱼户求教,所上治水条议颇多真知灼见,故久于其任①。

① 《再续行水金鉴·杨寿楣序》。

② 《碑传集补》卷十六,梁章钜《江南河道总督黎襄勤公墓志铭》。

① 《碑传集补》卷十六,程恩泽《江南河道总督畏堂张公墓志铭》。

潘锡恩字芸阁,安徽泾县人。道光初,擢江苏淮扬道。六年升南河副总河,后入京为光禄卿,历任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二十三年, 再任南河河道总督,兼署漕运总督。潘氏长于治河,“先后在任十载,无河患,清、淮士民称颂不衰”②。

《续行水金鉴》编成于道光十一年(公元 1813 年),所辑资料从雍正初

年(公元 1723 年)到嘉庆末(雍正以前的资料,略有补充)。全书共 156

卷,附卷首 1 卷,约 200 万字。

乾隆中叶以后,于封建国家关系最大的黄、运 2 河多变。黄河“溃决频闻,河身亦垫,于是淤淮不出,无以收刷涤之效而河日病。淮既不能畅出, 势不能不增高堰以积湖潴,守王坝以防减泄,适遇风力猛盛,危险异常,于是河病而淮亦病。河高则易致倒灌,淮淤则专籍南趋,运河兼受二渎委输, 满则易溢,于是河、淮病而运亦因之。”③河情变,河工重点亦变,如黄河北岸防淤的侧重点已移至微山湖、荆山桥河、骆马湖等处;南岸分泄淤涨的侧重点已移至考城、清河一带,因袭康熙以前之旧观,已不能治乾嘉年间之河。

基于上述情况,黎世序等人师承《行水金鉴》的宗旨,仿照《行水金鉴》的体例,把有关的水利资料汇总起来,辑成一书,名曰《续行水金鉴》。该书收集的章牍和档案资料,具体记载了雍正至嘉庆年间的水情和治防工程, 很有参考价值。

《续行水金鉴》的附图、编目和次序,比之《行水金鉴》,并不完全相同。卷首附图中,增加了永定河图,删去了济水图。所辑资料依次为:河水

(卷一至五十)、淮水(卷五十一至六十四)、运河水(卷六十五至一百三十二)、永定河水(卷一百三十三至一百四十五)、江水(卷一百四十六至一百五十六)。《行水金鉴》中,官司、夫役、河道钱粮、堤河汇考、闸坝涵洞、漕规皆单独成卷,《续行水金鉴》则将有关内容分入各厅工程之中。另外,《行水金鉴》附图的展开方向是从南向北,《续行水金鉴》则已改为由北向南。

《行水金鉴》和《续行水金鉴》2 书卷帙庞大,字数浩繁。2 书选录诸书原文,虽分流域按年分排列,但是它们对流域的分类并不一致,所分细目亦较粗疏,年份次序间又有差误,许多学者和从事水利工作的人员深感使用不便。1949 年后,南京水利处为了使这两份文化遗产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编制了《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分类索引》,便于使用 2 书。

② 《续碑传集》卷三十三《潘锡恩传》。

③ 《续行水金鉴·潘锡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