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是由周世棠、孙海环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 1906

年),编译的一册 8 开本彩绘世界地图集①。

全图集有地文图 4 页、世界全图 6 幅、洲全图及各国分图 41 幅、中国全图及分省区图 25 幅。另在相关图幅中附重要都会等小图(附图)58 幅。在封二上还绘有 54 个国家的旗徽。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内容很丰富。其中地文图中就包括有:天体图; 地球测绘图;潮流、雨期及排水图;海面同温度图;夏至后气压及风位图; 冬至后气压及风位风;磁石偏差图;植物分布图;世界水陆图;世界人种及宗教图等。在地图表示上,使用经纬度、投影法。以“格临惠契”(即格林尼治)天文台为零度子午线,北京位于东经 116°20′。各幅图列有相应的比例尺数据及示意标尺图形。在地图符号运用上,中国部分多使用清末《大清会典舆图》的类似符号,外国部分则注意采用西方近代科学地图符号,如中国图的省会、府治、散厅直隶厅、州治、县治,分别用传统的框圈符号来表示。而外国城镇则以人口多少划分,采用不同的地图符号。如人口 50000 以上的都会、10000 人以上的都会、3000 人以上的城镇、3000 人以下的重要聚落,分别用形体或大小圆圈等符号来表示。

据汪起鹏《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叙》称,周世棠、孙海环为了编制这部地图集,在 2 年多时间里,“搜罗中外名著者,积数十种”。而且,“新益求新,改正重雕者至五六通”。依据该图集“例言”所述,这部图集的内容选取原则是:“凡政治之沿革与夫形势之变迁,皆据最新调查一一编入。” 大致“中国本部”(内地)各省,主要依据邹代钧的《中外舆地全图》,及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清帝国全图》;中国东北地区据日、俄两国参谋本部所编绘的《满洲新图》;西藏地区则据归安胡氏所译《西藏全图》。各地人文地理事项(政区改易、铁路等)资料的截止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公元 1906 年)二月。外国地图资料的来源,是由 10 多种外文著作、地图辑译而成,其中如 Bartholomew , J.G.TwentiethCenturyCitizen ’ sAtlas ; PhilipsNewHandyGeneralAt- lasoftheWorld; TimesAtlas. 而对于外国人名、地名的译文,依据《外国地名人名辞典》一书,进行了规范化翻译。

① 《中外舆地全图·序例》,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903 年)舆地学会编译刊印。

① 《中外舆地全图·序例》,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903 年)舆地学会编译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