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水

导水一章是《禹贡锥指》着力诠解的部分。《禹贡》所云弱水、黑水、河水、漾水、江水、淮水、渭水、洛水等 9 条主要河流,《禹贡锥指》皆有详尽考释。胡渭说:“余释九州之文,每水必援《水经》以为证,而于导水尤详,更摘取注中要害,夹行附提纲之下,亦或有借助作提纲者。凡历代史志、《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及古今辞书之要语,皆荟萃于其下”。“惟黑水原委杳无踪迹,弱水自合黎以北、流沙以西,亦难穷究”②。故而付

① 《禹贡锥指》卷八。

② 《禹贡锥指》卷九。

③ 《禹贡锥指》卷十。

① 《禹贡锥指》卷八。

② 《禹贡锥指》卷九。

阙。

导水一章附有《附论历代徙流》一文,提出黄河 5 次大改道的观点,最值得重视。胡渭认为,“河自禹告成之后,下迄元明,凡五大变”①。“一、周定王五年河徙,自宿胥口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与漯别行,而东北合漳水, 至章武入海,《水经》所称大河故渎者是也。二、王莽始建国三年,河决魏郡,注清河、平原、济南,至千乘入海,后汉永平中,王景修之,遂为大河之经流,《水经》所称河水者是也。三、宋仁宗时,商胡决河分为二派,北流合永济渠至乾宁军(今青县)入海,东流合马颊河至无棣县(今海丰)入海,二流迭为开闭,《宋史·河渠志》所载是也。四、金章宗明昌五年(实宋光宗之绍熙五年)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注梁山泺,分为二派,一由北清河(即大清河)入海,一由南清河(即泗水)入淮是也。五、元世祖至元中,河徙,出阳武县南,新乡之流绝,二十六年会通河成,北派渐微,及明弘治中,筑断黄陵冈支渠,遂以一淮受全河之水,盖自大伾以东,古兖、青、徐、扬四州之域,皆为其纵横糜烂之区”②。此说对后世研究黄河变迁影响甚大。直到近代,岑仲勉作《黄河变迁史》仍主此说。时至 80 年代后,谭其骧先生的研究才证明,在黄河故渎之前,还有一条山经河水③;邹逸麟教授的研究又证明,金明昌五年河决算不上一次大改道④。至此,胡渭提出的黄河五大徙之说,渐被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