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球、五带、五大洲

关于人类居住地——地球的形状,中国古代有所谓“天圆地方”①“浑天”

③等说,其基本保持的是一种大地地平观④。然而,到明后期利玛窦来华传教

时,他所带来的大地球形观念,就开始冲击中国的传统思想。利玛窦在他的著作中写道⑤:

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合为一球,居天球之中,诚如鸡子黄在青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而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并以他的亲身经历证明大地为球形,说:

予自大西浮海入中国,至昼夜平线已见南北二极,皆在平地略无高低, 道转而南过大浪山(好望角),已见南极出地三十六度,则大浪山与中国上下相为对待矣,而吾彼时只仰天在上,未视之在下也。故谓地形圆而周围皆生齿者,信然矣。

利玛窦带来的这种地球观作为一种新的地理观念,随着他的各种世界地图迅速在中国传播,并渐得认可。如郭子章在《黔草·山海舆地全图序》中

① 利玛窦等著,何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二卷第六章,中华书局,1983 年版。

① 利玛窦等著,何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二卷第六章,中华书局,1983 年版。

③ 见《晋书·天文志》。

④ 宋正海:“中国传统地球观是地平大地观”,《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 年第 1 期。

⑤ 以下利氏引文,转自[日]鲇沢信太郎:《地理学史■研究》,第 97~99 页,原书房,昭和五十五年。

所说:“利生之《图说》曰:天有南北二极,地亦有之,天分三百六十度, 地亦同之,故有天球、有地球、有经线、有纬线。地之东西南北各一周九万里,地之厚二万八千六百余文(里),上下四旁,皆生齿所居,浑沦一球, 原无上下,此则中国千古以来未闻之说者。”在介绍了大地球形观念后,利玛窦还向中国介绍了西方关于地球气候差异的五带观念。他说:

以天势分山海,自北而南为五带。一在昼长昼短二圈之间,其地甚热, 带近日轮故也。二在北极圈内,三在南极圈内,此二处地居甚冷,带远日轮故也。四在北极昼长二圈之间,五在南极昼短二圈之间,此二地皆谓之正常, 不甚冷热,日轮不远不近故也。

关于世界海陆大势,中国古代的认识多在想象之中,如战国邹衍的“大九州”说,①《山海经》、《河图括地象》中的“大荒”、“八极”等观念, 均与事实不符,而直到利玛窦才第一次全面介绍了当时西方人关于世界海陆大势的最新知识——五大洲的概念。利玛窦在其世界图所附注文中说:

以地势分舆地为五大洲,曰欧罗巴,曰利未亚,曰亚细亚,曰南比亚墨利加,曰墨瓦腊泥加(南极一带)。若欧罗巴者,南至地中海,北至卧兰的亚及冰海,东至大乃河、墨河的湖、大海,西至大西洋。若利未亚者,南至大浪山,北至地中海,东至西红海仙劳冷祖岛,西至河摺亚诺沧,即此洲只以圣地之下微路与亚细亚相联,其余皆为四海所围。若亚细亚者,南至苏门答腊、吕宋等岛,北至新会白腊及北海,东至日本岛、大明海,西至大乃河、墨河的湖、大海、西红海、小西洋。若亚墨利加者,全为四海所围,南北以微地相联。若墨瓦腊泥加者,尽在南方,惟见南极出地,而北极恒藏焉,其界未审何如,故未敢订之,惟其北边与大小爪哇及墨瓦泥峡为境也。

在南北亚墨利加及墨瓦腊泥加后,利玛窦还加注说:“自古无人知有此处,惟一百年前欧罗巴人乘船至其海边之地,方知,然其地广阔而人蛮猾, 迄今未详审地内各国人俗”。表明对其内地地理状况还不熟悉。在墨瓦腊泥加的想象图上,他注以:“墨瓦腊泥加系佛郎几国人姓名,前六十年,始遇此峡并此地,故欧罗巴人以其姓名,名峡名海名地。”这是指 1519 年 9 月出发,1521 年到达菲律宾的葡萄牙人麦哲伦。此后,在清初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1659~1688 年在华)所著《坤舆图说》中,对南北美洲及大洋洲已有了比较准确的介绍。

以上回顾说明,以利玛窦为首的西洋传教士所带来的有关地球、五带、五大洲等地理观念,在明后期已传入中国,一些西方图籍已在部分学者中翻刻、引用、流传。①但是,这些全新的地理观念并未为大多数学者所了解或接受,如明万历时,严从简所著《殊域周咨录》,述海外各国事,却仍不知葡萄牙为何国。其云:“别有番国佛郎机(指葡萄牙)者,前代不通中国,或云此喃勃利国之更名也。古有狼徐鬼国,分为二洲,皆能食人。爪哇之先, 鬼啖人肉,佛郎机国之相对。”到清初顾炎武在其《天下郡国利病书·海外诸番》中仍采其说。其它类似例子很多。可见,明末,五洲、地球等观念虽已传入中国,但其影响并不大。

然而到了清代,利玛窦的这些地理观念,以及后来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利类思等的《西方纪要》、南怀仁的《坤舆图说》等世界地理著作、地理认

①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①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识,已开始广为流传,并被中国社会所接受,成为中国扩大世界地理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清初所纂修的正史《明史》、《清一统志》等官方著作中,就开始正式采录传教士的地理观点。《明史》卷三百二十六《外国传》中,记述意大利时曾说到:“意大利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清一统志》卷五百五十二则记道:“利玛窦有万国全图,其大略言天下有五大洲。”又说:“据利玛窦、南怀仁所记,欧罗巴洲之地共七十余国。”乾隆时赵翼的《廿二史札记》①,道光时魏源的《海国图志》②、《海外番夷录》③等,都大量引用了利玛窦、艾儒略、南怀仁等人的著作观点,使地球、五带、五大洲的世界地理观念,在清代真正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普通地理观。

乾隆时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蒋友仁还首次详细介绍了哥白尼的地动学说,在其所著《坤舆图说稿》中说到:“哥白尼论诸曜,以太阳静地球动为主。人初闻此论,辙警为异说,盖止恃目证之故。今以理明之:如人自地视太阳、太阴,谓其两径相等,而大不过五六寸;若以法推,则知太阳之径百倍大于地球之径,而太阴之径止为地球径四分之一也。人自地视太阳,似太阳动而地球静。今设地球动太阳静,于推算既觅合而于理亦属无疑,试举二三端以验其理⋯⋯(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