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9 顺治《河南通志》与康熙《江西通志》卷目

顺治《河南通志》

康熙《江西通志》

备注

图考

图考

建置沿革

建置沿革

星野

星野(祥异附)

疆域

疆域(形势、封爵附)

山川

风俗

山川

津梁、风俗

城池

城池兵御(驿、盐、漕运、关税附)

河防

水利

封建

户口

田赋

户口(田赋、蠲恤附)

(江西通志)附于“户口”下

物产

职官

职官

公署

公署(学校、贡院、书院附)

学校

选举

选举

《江西通志》附于“公署”下

祠祀

祠祀(丘墓附)

陵墓

《江西通志》作“丘墓”,附

于“祠祀”下

古迹

帝王

古迹(寺观附)

名宦

名宦

人物

人物

孝义

孝义

列女

流寓

列女

流寓

隐逸

隐逸

仙释

仙释

方技

方技

艺文

艺文(御制、表、笺、疏、赋、诗、序、

记、碑记、书论等)

杂辨

《江西通志》附于“艺文”下

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建置沿革(总叙)

⋯⋯江西故扬州之域,春秋属吴,周元王四年,越灭吴,又居越。显王三十五年,楚威王败越,杀越无疆,遂于楚。秦始皇二十五年,王翦灭楚, 郡县楚地,是为九江郡。汉改九江郡立淮南国、吴国,高帝十一年,封皇太子长为淮南王,兄子濞为吴王,二国遂尽有扬州之地。景帝七年,濞连七国反,周亚夫平之,始于此置豫章郡。武帝元封五年,置扬州部刺史,治丹阳,

九江、豫章其郡也。后汉因之,三国属吴,晋复置扬州,豫章隶焉。惠帝元康元年,分治江州部刺吏,治豫章,其后治浔阳。宋、齐、梁、陈因之。隋置总管府于洪州,按饶、江、抚、袁、吉、虔等诸州,炀帝罢之,复为郡。唐初仍隋制,置洪都总管府,寻改都督府,后罢,置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 分江南道为东西二道,江南西道置采访处置使,后改观察使,又称镇南军。南唐置南都。宋置都督、洪都、豫章郡、镇南军。分江东西路、东按饶、信二州、南康军,西按江、洪、抚、筠、吉、虔六州,临江、南安二军。元设行都元帅府,寻改江西道,置江西等处行中书省,隶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至元十四年,置提刑按察司,二十八年改肃政廉访。明初仍元置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寻改承宣布政使司,又置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南昌道、湖东道、湖西道、九江道、岭北道。领府十三、州一、县七十七、卫四、所八。皇清因之,卫所俱裁。康熙二十一年,各道裁,设分巡饶南九道、分巡赣南道,领州县如故。

饶州府小序

《禹贡》扬州之域,所称“彭蠡既潴”,即鄱阳湖也。周《职方》隶扬州。春秋楚东境,吴阖间伐楚取番道,属吴隶越。勾践平吴,属越。楚灭越, 复属楚。秦并天下,置鄱阳县,隶九江郡,项羽立黥布为九江王,复属楚。汉初,属淮南国,后属豫章郡。三国吴置鄱阳郡,晋初因之,后因荆扬地广, 统理尤难,割荆扬凡十郡,置江州,隶江州都督。宋、齐复隶扬州,为鄱阳郡。梁置吴州。陈复为鄱阳郡。隋改为饶州,以物产丰饶故也,隋置饶州, 复为鄱阳郡。唐初为饶州,后改鄱阳郡,又复为饶州,其中分隶诸道州,不一而足。南唐置永平军,宋仍为饶州,元置饶州路。明初,改为鄱阳府,复改饶州府,属江西布政使司。正德七年,割饶州之鄱阳东南、余干之西、乐平之东、信之贵溪东南都图为万年。皇清因之。领县七:

饶州府沿革表

时期

总部

郡 县

唐虞三代

春秋

扬州

楚、吴、越

战国

九江郡 鄱阳、余干

东汉

淮南国

豫章郡 鄱阳、余干、乐平

(续表)

时期

总部

三国吴

鄱阳湖

鄱阳、余干、■阳、历陵、乐安、葛阳

江州

江州都督

鄱阳、余干、■阳、历陵、乐安、葛阳、晋兴

南朝宋齐

扬州

鄱阳

江南东路

吴州

鄱阳郡、饶州

鄱阳郡

鄱阳、余干、弋阳

洪州大都督府

饶州

乐平、广晋、新平

江南道

江南西道

江南西道

鄱阳郡

饶州

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弋阳

鄱阳、余干、乐平、浮梁

南唐

永平军

乐平、德兴

江东路转运使

饶州

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德兴、安仁

江东路提刑使

江南东路宣承观察使

建康沿江制置使

江东道宣慰使司

饶州总管府

鄱阳、余干、东平、浮梁、德兴、安仁

江浙行中书省

县:鄱阳、德兴、安仁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饶州府

州:余干、乐平、浮梁

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德兴、安仁、万年

皇清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饶州府

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德兴、安仁、万年

浮梁县(饶州府属县注文举例)

唐本古番地,唐武德中,析置新平县,寻省,开元初复置,为新昌县。天宝元年改曰浮梁。以溪水时泛,伐木为梁,故名。永泰二年,析北境,今黔南置祁门县。元和中,县治被水,徙西北,即今治。南唐、宋因之,为望县。元升为州。明改为县,属饶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一十二里。

康熙《江西通志》重视阐明著书的时间断限和资料的时间概念。一部好的志书,必须交待著作时间断限,引证资料(尤是经济资料)必须冠以时间, 叙事必须给读者以明确的时空概念。否则,堆砌的内容和被引证的资料犹如废纸一堆,令人读来不得要领,更谈不上供人参考的作用。康熙《江西通志》能够避免和纠正一般方志的通病,在《凡例》中明确交待各种统计数据的时间,如“镇营、防御、军国重务、官兵驻汛,悉准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内见在数目”,“户口、田赋悉准康熙二十二年刊定《赋税全书》”等等。这是本志的一大优点,也是著述严谨的表现。

康熙《江西通志》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例如《物产》南昌府“占”字注文下,记载了宋代占城稻传入江西的经过。注文曰:“稻种。有早、晚、赤、白,称名不一。本占城国种。宋大中祥符五年,遣使往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遍给江淮间播种。始及江西,列郡县皆有之”。这条资料不论对于研究农作物栽培史,还是研究区域开发史,都是很珍贵的。再如《碑记》也保存有许多重要资料:《柏虔冉新创千金陂记》记载了唐上元、咸通年间临川境内兴修水利的情形,《筑五圩碑记》记载了修筑五圩的作用与用工经过。

这同样是研究江西农田水利史的重要资料。

编纂卷帙繁浩的志书,一要体例严谨,二要防止脱漏,三要风格如一, 在这 3 方面,康熙《江西通志》仍有不足之处。表现在:在体例方面,大多数类目以府为单位进行记述,但少数类目,如桥梁、水利等又改用县为记述单位,此其一;内容间有脱漏之处,如首列江西 13 府 1 州图时,漏载宁州图, 此其二;在前后行文风格和各地区内容详略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此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