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 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

图名

绘图时间

刊刻者

绘图地点

备注

山海舆地全图

1584

王沣刻版

肇庆

(世界图志?)

1559

南昌

绘赠王多■

山海舆地图

1595 ~ 1598

赵可怀刻石

苏州

翻王沣本

世界图记?

1596

南昌

王佐编制

世界地图?

1596

南昌

绘得一、二本

山海舆地全图

1600

吴中明刻版

南京

增订王沣本

舆地全图

1601

冯应京刻版

北京?

二小圈图等

坤舆万国全图

1602

李之藻刻版

北京

增订吴中明本

坤舆万国全图

1602

刻工某刻版

北京

复刻李之藻本

山海舆地全图

1604

郭子章刻版

贵州

缩刻吴中明本

世界地图?

1606

李应试刻版

北京

增订李之藻本

(坤舆万国全图)

1608

北京

诸太监摹绘李之藻

本多份

自康熙四十七年(公元 1708 年)到康熙五十六年(公元 1717 年),康熙帝聘请法国传教士白晋(JoachimBouvet,1656~1730)、雷孝思(Jean

-BaptisteRegis1663~1738)、杜德美(PetrusJeartoux1668~1720)等人, 率领中国测绘人员进行全国大地测量工作。先后测绘了全国 641 个点(未含西藏)的经纬度。在此基础上,采用西方地图投影法编制了中国第一幅实测

① 《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一百二十六。

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到清乾隆时,清廷平定了新疆等地后,曾两次(乾隆二十一年、二十四年)派人前往新疆测绘了哈密以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的 90 个经纬点,又调整了内地省份的个别经纬点。然后以《皇

舆全览图》为基础,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 1762 年)补绘成一幅《乾隆内府

舆图》(又名《乾隆十三排图》)。图幅涉及范围比《皇舆全览图》扩大 1

倍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地图,也成为 20 世纪初以前中国各种先进地图的蓝本。

19 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扩张,许多西方地理著作被翻译

介绍到中国,同时,一些地理考察家在 19 世纪中叶以后,也以各种目的来到中国进行地理考察,将中国作为亚洲大陆腹地探险的组成部分,这也扩大了国外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影响。此外,中国学者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为了了解世界,也积极编写了一批世界地理著作,加速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

据周昌寿《译刊科学书籍考备》统计,自咸丰三年(公元 1853 年)到宣

统三年(公元 1911 年)近 60 年间,共有 468 种西方科学著作被译成中文出

版,其中属于地质地理学的就有 58 部,包括林则徐主持翻译的《俄罗斯总记》、英国衣丁保雷文斯顿的《万国新地志》、英国慕维廉的《地理全志》、英国艾约瑟的《冰洋事迹述略》、英国莱伊尔的《地学浅释》、吴宗廉等译的《澳大利亚洲新志》、日本野口保兴的《中华大地志》、樋田保熙《世界地理志》、噪武雄《五大洲志》等。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地理、地质学家深入中国内地,进行地理、地质和资源考察,足迹几遍中国内地,尤其是边疆各地。其中著名的有美国地质学家庞培烈(R.Pumpelly),他 1862 年来华,曾考察了华北和长江上游一带地区。1904 年他再次来华,与美地理学家戴维斯(W.H.Davis)和亨丁顿

(E.Huntington)考察了天山和塔里木盆地。1903 年,美国地理学家威里士

(B.Willis)曾率队来华,先后在山东、山西、陕西、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考察,归国后著有《中国的研究》一书。俄国地理学家普日瓦尔斯基(H.M. Пржевальский)在 1870~1884 年期间,先后 4 次来华考察,足迹遍及内蒙古、新疆、青海、藏北等广大西部地区,著有《蒙古和唐古特地区:在东部亚洲高原的三年旅行》、《从伊宁经天山到罗布泊》等著作。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П.К.Козлов)1892~1926 年期间,对西北地区进行了多次考察,到过青海湖及河源地区,著有《蒙古与喀木:1899~1901 年科兹洛夫的探险报告》等著作。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F.Von.Richthofen)曾在 1860、1868 年来华,考察了中国东部各省,以及西北内陆地区,著有《中国》一书,阐述了他对中国的考察成果。此外,法国人戴普拉 ( J.A.Deprat )等对中国西南地区、英国人麦克唐纳

(D.MacDonald)等对西藏地区、日本人对中国各地、瑞典人斯文·赫定

(SvenHedin)对中国西部地区,都进行过重要的地理考察和探险活动。他们的考察,都采用西方近代地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记述,并著有多种研究报告。他们的科学成果,一方面向国外社会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状况,同时,往往又成为中国近代地理研究的基础,扩大和促进了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深入。如他们关于北方地文期,关于黄土成因和气候变迁,以及罗布泊地理等问题的探讨,都成为后来中国地理研究的热点,促进中国学者对科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视,加速了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