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界地理认识

中国人关于域外地理的认识大致由西汉张骞通西域开始,此后经唐、宋、元、明各代的发展,对世界各地地理状况已有了相当的了解。尤其是 13 世纪

初蒙古西征,远及欧州、非洲地区,而 15 世纪初郑和航海活动广及东南海域及非洲东岸,因此,至明代中叶,中国人的地理认识已远及非洲北部、欧洲东部及俄罗斯等地。然而,由于当时美洲尚未发现,而且大洋洲、两极地区亦不见于记载,所以,在明代中叶以前,中国人的世界地理认识范围尚不及世界之半。而且,对于欧洲等边远地区的认识也十分粗浅。如明后期《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所述当时的中国人世界观念:“他们的世界仅限于他们的十五省,在它四周所绘出的海中,他们放置上几座小岛,取的是他们所曾听说的各个国家的名字。所有这些岛屿都加在一起还不如一个最小的中国省大。因为知识有限,所以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夸耀成整个世界,并把它叫做天下, 意思是天底下的一切⋯⋯他们认为天是圆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们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他们不喜欢我们把中国推到东方一角上的地理概念。他们不能理解那种证实大地是球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说法。”①

然而,随着十五六世纪西方地理大发现的到来,以及明后期西方传教士的来华,中国人关于世界地理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到清末时,中国人的地理视野已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区,已对世界地理概况有了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

与过去相比,其地理认识的扩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