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洲地理志略》

清宣统元年(公元 1909 年)成书的《五洲地理志略》,是体现清末中国学者学习西学、研究西学的程度和水平,反映知识界思想观念的发展与变化、表明中国传统地理学日益向西方地理学靠拢和接近的地理著作。

作者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学者称葵园先生,民国后又署名曰遁,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公元 1865 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时,充日讲起居注、国子监祭酒,后因所著书受褒,加内阁学士衔。他为官时,关心时务,4 次上书朝廷,指出“俄人叵测”,所陈未尽事宜“多切中利害”①;又弹劾太监李莲英,语“尤切直”,“风采倾天下”②。他出任江苏学政,主持思贤讲舍、岳麓书院、城南学院时奖掖后学,“成就人才甚多”

③。他崇尚经学,“致力弥笃”④,著有《尚书孔传参正》、《三家诗集义疏》、

③ 同上。

④ 同上。

① 《碑传集补》卷八。

② 同上。

③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王先谦传》。

《荀子集解》等。于史地一门,著述亦丰,力作有《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新旧唐书合注》、《合校水经注》、《日本源流考》、《外国通鉴》、《五洲地理志略》等。

王先谦著《五洲地理志略》与徐继畲著《瀛环志略》的时代背景略有不同。徐继畲著《瀛环志略》时,系鸦片战争以后不久,中国刚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土初通,图记茫昧”①,所记主要依据裨雅理提供的情况和地图,虽然也参证了其他西方人提供的资料,但只是“粗知各国之名”, “匆促不能详”②。王先谦著《五洲地理志略》时,距徐继畲著《瀛环志略》又过了 70 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已大大加深,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

日益深刻。在这 70 年中,西方地理学又有新发展,海外译丛和地理图籍不断涌现,西学译著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外国地理考证之书,日出不穷”③。举其主要者,有方式济《沙龙纪略》、西清《黑龙江外纪》、矢津昌永《高等地理》、野口保兴《中外大地志》、伊东古谷《万国年鉴》、坂本健一《地名人名辞典》、雷文斯顿《万国新地志》、慕维廉《地理全志》,以及《泰西新史》、《西洋史要》、《大圆球图》、《汉文图》、《平方图》、《俄罗斯史》、《佛兰西志》、《英吉利志》④等。据笔者统计,王氏在书中引用的就有 60 种。这就使作者能够参证比较,综合前后,写出比《瀛环志略》、

《海国图志》更为完整精详的新志书。

王先谦是采取为雷文斯顿《万国新地志》作注的形式,撰著《五洲地理志略》的。王氏认为,在众多的地理图籍中,徐继畲著的《瀛环志略》和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893 年)刊行的英国爱丁堡雷文斯顿的《万国新地志》最为重要。他说:“昔中国志地,肇端班史,五洲志地,托始徐志,先河之功, 实堪并美”①,又说:“雷志纲领完密,英伦尤详”②。作者认为,“凡志地, 后出为主”③。基于这种认识,他撰著《五洲地理志略》时,以雷氏《万国新地志》为正言语,以徐氏《瀛环志略》为注文,并以各种中外志书校之。这种体裁,与他所著的《合校水经注》如出一辙。《五洲地理志略》共 36 卷, 卷一至十三叙亚洲诸国地理,卷十四至十五叙澳洲国家地理,卷十六至十八叙非洲国家地理,卷十九至二十三叙美洲国家地理,卷二十四至三十六叙欧洲国家地理。是书采摘的资料,吸收了最新出版的各国史志中的新素材,地名翻译和地理语言已逐步与现代地理著作接轨。

《五洲地理志略》正文、注文和校补的地理内容,与道光、咸丰年间成书的地理译著、与中国传统的沿革地理著作相比,有以下明显的变化:

  1. 记叙更加完备详尽。记载世界大洲大洋的界限,已较过去更加准确。如“亚细亚洲:北尽北冰海,东尽太平洋,南尽印度海,西北以乌拉岭、乌拉河、里海、高加索山(近又以马尼纳河谷为欧亚自然之界)、黑海、地中

④ 《碑传集补》卷八。

① 《碑传集补》卷八。

② 同上。

③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王先谦传》。

④ 《碑传集补》卷八。

① 《五洲地理志略·序》。

② 同上。

③ 同上。

海与欧洲为界,东南以巽他婆罗洲、西里伯诸岛与大洋洲分界”。“欧罗巴洲:亚细亚极西北之一隅,地形与海水相吞啮,比亚细亚不过四分之一。部落甚多,大者十余国,中国所谓大西洋者,皆此土人也。北临北冰洋,南枕地中海、黑海、高加索山,与亚非二洲分界,西滨大西洋,遥与北美相对, 东以乌拉岭、乌拉河、里海连合亚洲。”“阿非利加洲:在亚细亚西南,其东西南三面皆大海,北面两内海界隔(红海、地中海),仅一线与亚细亚相连,地得亚细亚之半”。“亚美利加洲:在地球之西半,与诸洲不相属,地分南北,两土中有细腰相连。北岸抵北冰海,西北一角与亚细亚东北一角相近,中隔海港数十里,东南与欧罗巴隔大西洋海遥对,西面大洋海,直抵亚细亚之东方,见畔岸,南界南冰海,两土合计,与亚细亚袤延相埒”。“大洋洲:乃澳大利亚大陆及太平洋中无数大小岛屿相合而成”①。这里所记各大洲,界限分明,比例正确。记载五大洲各国,完备详尽的程度也超过以往。例如,王氏将俄罗斯作为主要欧洲国家,分别在欧亚 2 洲中立卷,以整整 6

卷篇幅,约 12 万字,叙述其领土及国情。此外记述美国有 11 万多字,日本

有 5 万多字。所记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总数,已达到 70 个,记叙“塞内冈比亚”

与几内亚亦达到 3000 余字。

  1. 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五洲地理志略》的自然地理内容有明显增加, 对季风、降雨、洋流、海底地貌等都有论述。例如记述大西洋海底地形说: “大西洋界于新旧二世界之间,为海底高原,分为东西二半,火成岛如阿科斯、圣保尔阿升、纯剔里斯坦、带铿哈,皆起于此高原之上”②。又记述里海地质及海情说:“据地质学家言,古代里海北至北冰洋,西至黑海,皆其海盘故地,今默捏起河谷,其遗迹也。无潮汐涨落。然西部高加索山脉横贯, 伸入海底,故暴风所激,常有怒涛,其水量北部最浅,南部渐深至四千英尺”

①。再如记洋流:“大西洋诸泉流,始皆由风而生,贸易风自东北及东南吹至

赤道,遂生北赤道流,与南赤道流偏转至新世界(即美洲)之海岸,后分为数派,一派折回几内亚湾,即名几内亚流,一派沿巴西海岸而南,一派加入厘宾海及墨西哥湾,于此遂生湾流,以湾流之暖水,能使欧洲有温和气候, 不至困于冰山。有寒流出拔芬湾南流,沿北美洲之海岸,又有寒流从南冰洋而来。沿南美洲之东岸,非洲之西岸,遂调和而生相配较低之热度”②。北冰洋下又论云:“通太平洋与大西洋有三口,一为狭且浅之白令峡,一为大闢峡,一在挪威与格林兰之间,湾流之暖水由此入极圈,使挪威海至那岱野随力周年不冰,暖流至西伯利亚岸,力已薄弱,使依岸斜转,遂没入于相反之冷流,此冷流过格林兰及腊勃拉多之东岸,扶大冰块以入大西洋”③。

经济地理的内容,也有明显增加,如耕地、草场、工厂、移民、工人、国债的数字,工业品、矿产、水产的种类,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都有详细记载。值得重视的是,许多国家所辖的省、邦、州,乃至于府、县的内容也很具体,如记述日本大阪府云:“大阪在大阪湾东北端,为外国通商场。有陆军制造厂、造糖厂、造币局、造船所、纺绩公所、造火柴厂。商业之盛。

① 《五洲地理志略·序》。

② 同上。

① 《五洲地理志略·卷首》。

② 同上。

③ 同上。

推为西南第一。出入口货,岁值约七百万元,居民二十万”④。这些内容也是道光、咸丰间诸书所未见的。

此外,还记载了许多与五大洲地理有关的内容,最引人注目的,是西方列强殖民和贩卖黑奴的情况,如“打爱司赛拉摩国”云:“千八百八十四年, 德国殖民会社始谋殖民于此部海岸,又与各地酋长结约,占领各地。翌年二月,为德保护国,后又派遣军舰威吓,桑给巴尔之回教王亦归保护。其后以保护权让英。千八百八十六年与英订约,定南北界,全面积约三十八万英方里”①。“塞内冈比亚与几内亚国”云:“值饥乏,族内自相攻掳,获生口卖以为奴。各国之船往来贩鬻。每船二、三百人,如货豕畜,诸国所用黑奴, 皆此土人,贩往美洲者尤多,灌园耕田,种加非,造白糖,如牛马然,终身力作”②。

  1. 增补清末地理内容,体例逐渐向西方地理学靠拢。记叙大清国时, 作者认为“矿产兴盛,路电交通皆前此所无,不可无述”③,又感到:“迩来铁道电线敷设未周;矿产殷阗,采掘尚视为末务;海湾曲折,军港半馈于外人,为国者所宜长虑”④,因而特意增加上述有关内容。另如直隶省载交通云: “航路自天津东南,通之罘、上海,东北通营口;东通朝鲜仁川及日本长琦, 如塘沽,如秦皇岛,皆为停泊之埠”。又云:“铁路已成者凡五,一京津路, 一津榆路,一京汉路,一正太路,一京长路。拟修者有二:津保路、津镇路”

⑨。又如“盛京省”载港口云:“旅顺口,黄海北岸一最要军港也,港口南向,

港门二山交抱,如蟹之二螯,西螯长而东螯短,山内之澳亦然”;“船坞在东澳,水深浪阔,四山环绕,为能多泊兵船之佳埠”①。再如浙江省载电线云: “电线由杭州东北通嘉兴、上海,东南通宁波,西南通福州(由兰溪、衢州, 经南溪,东分金华、缙云、温州)”②。此外,工商业也开始列为地理内容予以记载,如广东省云:“出口货著名者,如丝绸、茶叶、蔗糖、芭蕉扇、竹布、蕉布、草蓆、花爆等”。又云:“民亦工于制造与商业,较之各省,最有文明之智识”③。这些内容的掺入,表明《五洲地理志略》已突破中国地志的传统体例框架,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方面的内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五洲地理志略》还反映了在激烈的社会变动中,王先谦思想观念的变化。王先谦是一位饱读经史的旧学者,西方地理学传入以后,他在治学上接受了西方地理学的观点,开始将洋流、季风、海底地貌、铁路、电信、矿产、港口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地理学,丰富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地理学;另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上,他也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认为:“世无欧人,必无美、非、澳三洲,无三洲则地球不通,故欧人者,今世界之枢纽也”④。这就使他

④ 《五洲地理志略》卷六。

① 《五洲地理志略·卷首》。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④ 《五洲地理志略》卷六。

⑨ 《五洲地理志略》卷一。

① 《五洲地理志略》卷一。

② 《五洲地理志略》卷七。

③ 《五洲地理志略》卷四。

④ 《五洲地理志略·卷首序》。

陷进了欧洲中心论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