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顾炎武、方苞等修志原则

清初顾炎武在编写《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著作基础上,曾对方志修纂方法、原则有所论述,他在《营平二州史事序》中曾说到:“昔神庙之初,边陲无事,大帅(指戚继光)得以治兵之暇,留意图籍。而福(指福建)之士人郭选卿在戚大将军幕府,网罗天下书志略备;又自行历蓟北诸边营垒;又遣卒至塞外,穷濡源,视旧大宁遗址还报,与书不合,则再复按, 必得实乃止,作《燕史》百三十卷。文虽晦涩,而一方之故,颇称明悉。” 后人将他的修志要点概括为 5 点:(1)修志的人要有一定的学识;(2)要网罗天下志书作参考;(3)要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反复勘对,必修行其实而后止;(4)要有充裕的时间;(5)文字要通俗易懂。①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 反复勘对,必修

康熙初年任保和殿大学士的卫国祚,提出了修志的“三长”理论。他在

《曲沃县志》序言中说道:

尝闻作史有三长。曰:才、学、识。修志亦有三长。曰:正、虚、公。这里的“正”,是指修志者必须刚正不阿,不曲从权贵;“虚”是指修志者要虚己受人,广泛接受意见;“公”是指修志者要主持公道,不为个人主观意见相左右,客观反映事物真象。

雍正时,方苞在《与一统志馆诸翰林书》中,阐明了修志的许多原则, 主要包括:(1)体例必须统一;(2)由博返约,提倡简明扼要;(3)强调资料的可靠性。①多原则,主要包括:(1)体例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