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

明中叶以后,西方基督教耶稣会为了向外发展势力,先后多次派遣耶稣会传教士前往世界各地传教布道。明万历时即有不少传教士来华,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西方新知识,尤其是明万历十一年(公元 1583 年) 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haeus Ricci 或 Matteo Ricci,1583~1610 年在华),以及后来的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Julio Aleni,1610~1649 年在华)、日尔曼传教士汤若望(Johann Adan Schall Von Bell,1622~1666 年在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Sabbathino de Ursis,1606~1620 年在华)、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Didaco de Pantoja,1599~1618 年在华)、意大利传教士龙华民(Niccolo Longobardi,1597~1654 年在华)、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59~1688 年在华)等②,为了取得中国士大夫的信任,宣传了大量西方新知识,其中地理知识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宣传主要以一些世界地图、地理著作为载体。

据统计①,仅利玛窦在华制作的各种世界地图就有 10 多幅,其图名、绘

① 《水经注疏要删·潘存序》。

① 高儁:“明清两代全国和省区地图集编制概况”,《测绘学报》,1962 年第 4 期。

② 参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饮冰室专集》之七十五。

① 高儁:“明清两代全国和省区地图集编制概况”,《测绘学报》,1962 年第 4 期。

图时间、刊刻等情况见表 1。地理著作方面有:龙华民的《地震解》;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浑盖通宪图说》;艾儒略的《坤舆图说》、《职方外纪》;南怀仁的《坤舆图说》(《坤舆全图》)、《坤舆外纪》等。

通过这些地图、著作的编制、流传,主要向中国社会介绍了地球的球形体、世界地理形势、风土人情、经纬度制图、投影法等西方地理、地图知识。自明末清初,这些地图、著作被反复刻印、抄录,并以它丰富的地理内容和科学方法,给当时中国的传统地理学以及地理认识以很大冲击,甚至出现了革新中国传统地理学的思想。特别在绘制地图方法等方面,西方经纬度测量、投影法等,更是给中国传统“计里画方”制图学以根本否定,致使清初聘用西方传教士,采用西法,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经纬度大测量和全国新地图的编制活动。

清初康熙帝对地图测绘非常重视。康熙二十五年(公元 1686 年)他给《大清—统志》总裁勒德洪的上谕中曾说道:“惟是疆域错纷,幅员辽阔,万里之远,念切堂阶。⋯⋯特命卿等为总裁官,其董率纂修官,恪勤乃事,务求采搜闳博,体例精详,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画地成图。”①此后, 他通过对用西方经纬度法测制的京师附近地图(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 1707 年)的亲自校勘,看到新法测绘的地图确比旧图要精确。因此,在进行了必要准备工作后,遂下令采用西法进行大规模的全国大地测量和地图绘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