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经注疏》

《水经注疏》是疏证《水经注》的巨著,中国郦学史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

《水经注疏》从撰著到问世,过程相当复杂。先是杨守敬在清光绪五年

(公元 1879 年)撰成《水经注疏》初稿。后来,在其门人熊会贞参与下,于三十年完成第一次修改稿。此后,他们在刊行《水经注疏要删》、《水经注疏要删补遗》和《续补》的同时,继续致力于《水经注疏》的修改工作。1915 年,杨守敬去世。临终前,他嘱咐熊会贞:“《水经注疏》不刊,死不瞑目”

① 《禹贡锥指·胡渭序》。

② 同上。

③ 顾颉刚《禹贡》注释,见《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科学出版社,1959 年版。

④ 《禹贡锥指·李德裕序》。

⑤ 同上。

①。熊会贞回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 。他秉承业师遗志,在此后 22 年内继续修订,“书凡六、七校,稿经六次写定”①。其间,孙先梅参加了补疏工作,颇有贡献。1936 年熊会贞去世前,“全疏增删补正略定”,仅渭、沔二水尚未定稿。后来,又有李子魁的参与和努力,《水经注疏》才得以问世。今熊会贞疏证的原稿本下落不明,今刊诸本之间的关系,存在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这方面的情况,中国著名郦学家陈桥驿教授在他的研究专著《水经注研究》、《水经注研究二集》以及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水经注疏》附录中有详细的介绍和评述。

杨守敬(1893~1915)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出身于店商家庭。8 岁四书成诵,19 岁参加科举考试,“府试五场,皆居第一”②。24 岁中举后,一度锐意功名,但当时官场积弊已深,6 次应试皆名落孙山。他在北京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学问大进。同治五年(公元 1866 年)开始设馆授徒,

并从事撰著,才学渐露端倪。光绪五年(公元 1879 年),他担任驻日大使随

员,在日本搜求珍贵古籍 3 万余卷,每得一书,便考其原委,立为提要,编

成《日本访书志》,后来据此刻成《古逸丛书》。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 回国出任黄冈教谕,后改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又担任勤成学堂和存古学堂总教长。1914 年,出任袁世凯顾问和参议院参政。次年病故。杨守敬是清末和民国初年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当时人称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李善兰的算学、杨守敬的地理学为清代三绝学③,《清史稿》称“其学通博,精舆地, 用力于《水经注》尤勤。通训诂,考证金石文字。能书,摹钟鼎至精。工俪体,为箴铭之属,古奥耸拔。为鄂学灵光绪垂二十年”④。贺昌群说:“他在晚清学术上的贡献,有三点可以指出:一是《日本访书志》和《古逸丛书》刊行;二是历史地理特别是沿革地理学上的撰述;三是《水经注疏》”⑤。其生平著述多达 80 余种,在史学、地学、制图学、金石学、训诂学、版本学术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

熊会贞(1878~1936)字崮之,湖北枝江人,亦为著名郦学家。他家世贫寒。后追随杨氏数十年,襄助其师纂疏《水经注疏》。杨氏死后,他移居武昌菊湾杨氏故居,秉承杨氏遗志,20 余年如一日,继续从事修订工作,殚精竭力,不分寒暑,为《水经注疏》的完成和刊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杨氏相比,他在郦学思想上有较大发展,“在新的科学思潮的启发下,正视了旧郦学研究中落后的一面,而力图刷新郦学研究的内容与方向”①,并获得不少新的成果。他的学术道德,亦堪为后人楷模。杨氏生前规定,署名时,应写明“此书二人同撰,文各一半”。熊会贞出于对业师的尊敬,后来署名时改为“宜都杨守敬纂疏,门人枝江熊会贞参疏”。“文,杨师三分之二,会贞

① 《禹贡锥指·胡渭序》。

② 同上。

① 向宜甫:《水经注疏》,1949 年武昌新地学社排印本序言。

② 杨守敬:《邻苏老人年谱》。

③ 《清史稿·杨守敬传》。

④ 同上。

⑤ 贺昌群:《影印水经注疏·说明》。

① 向宜甫:《水经注疏》,1949 年武昌新地学社排印本序言。

三分之一”②。他也很尊重后学的劳功,曾在书稿上加“孙先梅补疏”一行③。肯定其助手孙先梅的贡献。鉴于他的杰出贡献,后人提到《水经注疏》时, 皆将杨熊二人并称。

《水经注》是中国 6 世纪前综合性的地理名著,具有很高的史学、地学

和文学价值。传至宋初,已佚 5 卷,后人又将其改编为 40 卷本,以凑原书之数,以后迭经传钞翻刻,误简夺讹严重,几至难以辨读。是书如此重要而又向无善本,明清郦学家便主志校理。明代校本中,以黄省曾校刻本、吴琯校刻本、朱谋玮笺本和赵琦美三校本为佳,清代校书中,以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家最著名。其后又有王先谦集全、赵、戴诸名家校本于一书,列诸家校语于其下,著成《合校水经注》。经过数代人努力,《水经注》虽已接近恢复旧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杨守敬说:“自全、赵、戴校订《水经注》之后,群情翕然,谓无遗蕴,虽有相袭之争,却无雌黄之议。余寻绎有年, 颇觉三家皆有得失,非唯脉水之功未至,即考古之力亦疏”①,“综而论之, 此书为郦氏原误者十之一二,为传刻之误者十之四五,亦有原不误为赵、戴改订反误者,亦为十之二三”②。后遂矢志作《水经注疏》。

疏证《水经注》与校正《水经注》不同,前者难度远较后者为多。汪辟疆说:“古书有注,复有疏。疏者,所以补注之不逮,而通其壅滞也”③。清代学者欲为《水经注》作疏者,不乏其人,刘献廷、毕源、王先谦等皆未能构成不朽之作,究其原因,皆因难度太大。直至杨守敬、熊会贞二人出,才完成这件郦学史上的大事。

《水经注疏》共 40 卷,分卷悉从《水经注》。全文约 150 万字,是《水

经注》的 4 倍。其篇幅之浩大,征引之广博,考订之精详,“使以前的所有版本都为之逊色”④。汪辟疆说:“其书精诣,有突过前人者”⑤。汪所举列, 大要有四:①确定朱谋玮《水经注笺》为正文,据全、赵、戴或己见文献对注文多所订正。凡朱本讹《注》作《经》、混《注》入《注》者,全、赵、戴改之有据,则据以证朱;全、赵、戴所改不尽合者,仍返朱旧;诸家所改而未言其证者,则溯本究源,加以证明。②凡郦书征引的史实,皆补注其出典。诸家校理《水经注》,虽辨析《经》、《注》混淆和文字歧异,但于郦注本身却未遍征出处。《水经注疏》则对六朝以前的地记、图经、逸文,引见于唐宋类书及《寰宇记》、《名胜志》诸书的资料,无不逐条勘核,证其所本。③博采《经》、《传》、《雅》、《记》,相互参证,疏通郦注疑滞。除校正文字、详征出处外,疏文还博考群书,钩稽史实,以疏注义。又于古地名下,一律标注今地(按指清代)名。④对照地志图经,反复校勘,订正郦注本身失误多处。对于这部杰作,许多学者予以高度评价。潘存说:“楚北杨君惺吾所撰《水经注疏》,神光所照,直与郦亭共语。足使谢山却步, 赵、戴变色,文起梅村,未勘比数,霾蕴岁久,焕若神明,旷世绝学,独有

② 杨守敬:《邻苏老人年谱》。

③ 《清史稿·杨守敬传》。

① 《水经注疏要删·杨守敬序》。

② 《水经注疏·凡例》。

③ 汪辟疆:“明清两代整理《水经注》之总成绩”,《杨熊合校〈水经注疏*

④ 陈桥驿:“关于《水经注疏》不同版本和来历的探讨”,《杨熊合校〈水经注疏*

⑤ 汪辟疆:“明清两代整理《水经注》之总成绩”,《杨熊合校〈水经注疏*

千古”①。汪辟疆评价《水经注疏》说:“抉择精审,包孕宏富”,“真集向来治郦注之大成也”②。

近年来,中国郦学研究又有新进展,许多学者开拓了研究《水经注疏》的新领域,从崭新的角度阐明了它的疏证特点和学术价值。著名郦学家陈桥驿教授认为,郦学研究可分成考据、词章、地理 3 个学派。杨熊二氏在《水经注疏》中十分重视山川地理的分析。山川地理的内容占全书很大比重,“这是所有考据学派的著作中所未曾出现的”①。“他们开创了郦学研究中一个新的学派,即地理学派,使郦学研究从此获得更大的实用意义。”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思潮的启发下,为校定全书作出重大努力的熊会贞力图刷新郦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删去在内容上有明显错误的疏文,加入了不少经过他反复推敲的新资料。在修改疏文的时候,他常常用较新的地理学说代替陈旧的地理学说,如诠释“昆仑墟在西北”、“河水冒以西南流”时,用新疏文代替旧疏文,便是最好的例子③。他还用经纬度、比例尺和新式地图考订今地,这些都是以往的郦学家所未能做到的。毫无疑问,熊会贞的许多地理观念超越了他的老师,但他毕竟是一位旧学者,缺乏地质学、地貌学等新学科的知识,因此在不少疏文中,他想把疏文写得更科学些,但“仍然没有将问题说清楚”④。这种状况决定了《水经注疏》成书时的面貌。

迄今为止,所知传世的《水经注疏》,共有 2 种残本、2 种影印本、1 种日文本、1 种排印本。2 种残本,一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的朱栏粗格稿本,仅存卷八《济水注》1 册;一指 1949 年武昌亚新地学社的排印本,仅存

《河水注》3 卷。2 种影印本,一指 1957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水经注疏》; 一指 1971 年台北中华书局出版的《杨熊合撰水经注疏》。日文本指 1947 年

由日本著名郦学家森鹿三主持翻译的节文《水经注(抄)》。排印本指 1989 年江苏古籍出版社的由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的《水经注疏》。2 种影印本早出,但问题较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水经注疏》问世后,钟凤年便开始校勘,最后校出错误达 2400 余处,“这些错误遍及经、注、疏三者,有些地方,由于错误连篇,竟至不堪卒读”①。后来他写成的《水经注疏勘误》长达 7 万字。台北中华书局出版的《杨熊合撰水经注疏》,也存在着许多重要缺陷和令人遗憾之处,陈桥驿教授曾作《评台北中华书局影印本〈杨熊合校水经注疏>》一文②,详论其得失。日本森鹿三主持翻译的节文丁此◻◻*>

(抄)》实际上是一部研究性著作,仅《河水》5 卷就作注释放 1114 条,“这些注释,无论≡诠愣取⑸疃群涂蒲◻苑矫妫◻家殉◻◻恕端◻◻⑹琛贰*③。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的《水经注疏》,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本子,陈桥驿教授在段熙仲教授点校的基础上,又依据台北影印本《杨熊合校水经注疏》、

① 《水经注疏要删·杨守敬序》。

② 《水经注疏·凡例》。

① 陈桥驿:“熊会贞郦学思想的发展”,《水经注研究二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② 陈桥驿:“近代郦学研究概况”,《水经注研究二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③ 详见陈桥驿:“熊会贞郦学思想的发展”等论文,今主要汇编于他的《水经注研究二集》中。

④ 陈桥驿:“熊会贞郦学思想的发展”,《水经注研究二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① 陈桥驿:“熊会贞郦学思想的发展”,《水经注研究二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② 陈桥驿:“近代郦学研究概况”,《水经注研究二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③ 详见陈桥驿:“熊会贞郦学思想的发展”等论文,今主要汇编于他的《水经注研究二集》中。

钟凤年《水经注疏勘误》,台北傅纬平校勘以及他本人历年对此书的校勘, 对《水经注疏》进行复校。卷首载有陈桥驿的“排印《水经注疏》的说明”、郦道元的“《水经注》序”、杨守敬的“《水经注疏》凡例”、熊会贞的“亲笔《水经注疏》修改意见”。正文后的附录,收录了段熙仲的“《水经注》六论”、汪辟疆的“明清两代整理《水经注》之总成绩”、陈桥驿的“关于

《水经注疏》不同版本和来历的探讨”、“关于《水经注疏》定稿本的下落”、贺昌群的“影印《水经注疏》的说明”。这些研究郦学的重要成果,颇便读者研读《水经注疏》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