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外舆地全图》

《中外舆地全图》为武昌邹代钧主持译编的一部世界地图集。

关于这部地图集的译编起因、规模、特点,邹代钧在他拟定的“地图公会章程”中,说得很清楚:

蒙所见华文地球各国舆图有《瀛寰志略》本、《海国图志》本、制造局

《地球图》本,皆照西人原图译出,然展转绘刻,不无差移,且分率过小, 山川形势仅得仿佛,近日坊间所印《万国舆图》及《中外地舆图说》,尤为疏陋,盖书贾射利之作,不足责也。蒙昔年随使英法,购得德意志人所作图本,方尺之幅百万,精冠泰西,于天下各国皆备,惟欧洲各国则甚详,余尚嫌略。乃悉意搜单行之幅,得俄人所作中亚西图、西比利亚二图,英人所作印度、缅旬、暹罗及北亚美利加、南阿非利加等图,法人所作越南图,德人所作南洋群岛图、阿非利加洲图,均称精详,足补图本之缺。兹不揣固陋, 拟以图本为底稿,其略者别增入。⋯⋯比例略归一律,以中尺二寸为一度, 合一百八十万分地周之一(阿非利加、南亚美利加地多荒漠,西人所作图亦不甚详,拟用中尺一寸为一度,合三百六十万分地周之一)。以京师中线为起数,市镇满五百人者载之。险恶均载。约南北一尺,东西一尺四寸之幅, 四百余纸。

同时还计划了国内部分,采用各省最新地图资料编纂分省地图,“其分率较外国图大倍之,以四寸为一度,幅数殆二百纸”。

这 600 多幅地图,“分之各自为册,合之则成全部”,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世界地图集。

自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二十八年的多年努力,邹代钧基本完成了图集的译编工作。然而,由于经费困难,图集并未能刻版刊行。而是在清政府资助下,作为“大学堂审定中等课本”刊印了 68 幅地图,结集为《中外舆地全图》。其过程据邹代钧称:

(光绪二十八年秋)余携稿本(按即《中外舆地全图》)来京师,就正于长沙张尚书(张百熙),时尚书奉命管学务。见图欣然谓:朝廷兴学,以普通科学救国民,舆地一科尤为重要。即为详加审定,以分图虽详密,实专攻地理者所用,无当普通教育,不妨稍缓出,可先将各国总图六十八幅刊成

一册,以为中小学堂课本,庶使海内学子无智无愚,均一览而知天下万国之形势矣。并订购二千份,预支款为刊赀,令余南旋开雕。始去冬,竣工今秋, 装订成册,以报尚书之命,庶不负尚书殷殷嘉惠来学之至意。①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903 年)刊印的《中外舆地全图》,计有总图 3

幅,全国图 1 幅,分省图 24 幅,各州各国图 38 幅,群岛图 2 幅。合 68 幅。在表现方法上,采取经纬度、圆锥投影法,用晕滃法绘山脉,居民点还按人口多少分级表示。它有很高的科学性,是当时一部最好的世界地图集。

《中外舆地全图》的一些其它图幅在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903 年)以后, 也陆续进行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