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堪舆学中的地理思想

堪舆学,即风水地理,又称青囊术,是中国古代一种关于居址(墓址) 选择以及建筑布局的学问。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到清代时,由于皇帝的青睐使之“正规化”,有关著作不仅收入官方的大型丛书(如《四库全书》), 而且将其广泛用于宫室、皇陵选择布局,以及民间居宅基本建筑上。与之相应,各种堪舆著作也应运而生。如清乾隆时,吴元音在《葬经笺注·凡例》中说:“地理(指堪舆)之说以伪乱真,甚于他书十倍。盖自《青鸟》、《孤首》而后,代有传文。其见于《人文共宝》、《仙婆集》、《天机会元》、

《地理统宗》、《地理大全》、《山法全书》、《人子需知》等集者,不下百十余种。而别刻传单,为各集之所不载,又不啻千百余家。”

晋代郭璞《葬书》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其准则是:“高山要论风,平洋(平原)须看水。”汉代许慎在注堪舆二字时说:“堪,天道也;舆,地道也”。①清代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又进一步发挥说:“盖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义也。”比较恰当的表达了堪舆术是追求天地人协调的基本理想。因此,尽管堪舆学中充满了许多迷信色彩,但是由于始终离不开地、水等自然地理要素,所以堪舆学中仍包含有不少地理学的思想和认识,尤其是清代堪舆学中,更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一些自然地理现象认识、利用的思想。其中主要包括对地形、水、位置、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认识和利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