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传统,成就突出

从中国地理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清代地理学无论在研究成果,还是地理思想、研究方法上,都表现为对古代传统地理学的重视和继承、发展,基本上还是一个以中国古代地理学传统为主体的时期,是中国古代传统地理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其主要表现在:

  1. 研究领域的扩大。从清代的地理著作和论文等资料来看,从上古到清代、从中原到边疆,几乎所有见于记载的重要政区、地名和水道,都有人作了考证;从上古到清代的重要地理著作,也都有人进行校勘或辑佚;对全国范围的地理形势,通过实测地图,进行了极为广泛深入的认识,出现了许多填补区域记述空白的方志和其它地理著作(主要为边疆地区)。特别是清末,学者还注重了世界地理的认识,出现了多种世界地理著作。总之,清代地理研究的范围之广、成果之多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

  2. 研究手段的多样化。清代除了讲求地理研究中的实践活动、地图的利用等基本方法外,在地理文献考证、地理著作整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包括所谓文献考证中的本证、旁证,以及校勘、注释、辑佚等具体方法原则。在研究程序上,已形成“事无证,当求之迹, 迹有不明,当度之理”①的研究思路。

  3. 研究水平的提高。清代学者的地理考证研究,注重资料的广泛罗列搜集和正确的分析辨伪,往往足不出户,却能“纸上谈兵”,使其研究达到很高水平。如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便是如此,其中关于边远各地许多山川形胜记载,非他亲历考察所得,但他却能从广博的资料中归纳出正确的文字记录。如该书魏禧序文中所举之例说:“北平韩子孺时从余案上见此书

(《读史方舆纪要》),瞪目视余曰:‘吾不敢他论,吾侨家云南,出入黔蜀者二十余年,颇能知其山川道里,顾先生闭户宛溪,足不出吴会,而所论攻守奇正,荒僻幽仄之地一一如目见而足履者,岂不异哉!’⋯⋯。”熊开元的序亦谈道:“余楚人,习闻三楚之要,莫如荆襄,又熟履其地,考往事得失及今崇邑,知海外一区为三吴保障⋯⋯罔非身履而知。今宛溪坐筹一室, 出入二十一史,凡形势之险扼、道里之近遥、山水之源委、称名之舛错,正其讹,核其实,芟其蔓,振其纲⋯⋯。”徐松称赞沈垚所撰《新疆私议》的准确性时说:“吾谪戍新疆,诸水道咸所目击,犹历数十年之久始知曲折, 沈君闭户家居,独从故纸中搜得之,非具绝大识力,曷克臻此!”①这些都标志着清代地理学家研究成果的水平相当高。

总之,以上诸点可以看出,清代地理学的发展,尤其是传统的沿革地理

① 顾炎武:《山东肇域记》卷一。

① 萧一山:《清代通史》(四),第 1955 页,中华书局,1985 年版。

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进入中国传统地理学发展的最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