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志

府志是以府为记述范围的方志,如《松江府志》。

嘉庆《松江府志》是清代名志之一,84 卷,首 2 卷,图 1 卷,内题宋如林等修,孙星衍等纂。宋如林是松江知府,孙星衍是著名学者。孙氏撰有《周易集解》10 卷、《夏小正传校正》3 卷、《明堂考》3 卷、《考注春秋别典》15 卷、《尔雅广雅诂训韵编》5 卷、《孔子集语》17 卷、《晏子春秋音义》

  1. 卷、《史记天官书考》10 卷、《寰宇访碑录》12 卷、《金石萃编》20 卷、

《续古文苑》20 卷、《诗文集》25 卷。他一生中编纂过《澄城县志》、《直隶邠州志》、《三水县志》等 7 部方志,嘉庆《松江府志》是他一生中所修的最后一部志书。

卷首有汤金钊、陈桂生、觉罗麟祥、魏元煜、宋如林序。《宋如林序》涉及修志经过及全书概况,其云:

志非史也,修辑较易,而史即出志也,志载易详。士大夫力持清议,上下古今,每寓褒贬于叙述之中,以示劝惩,故于人物独加意焉。至山川、土田、兵农、金石之属,往往略而不详,夫不详不可谓之志也。

松郡枕海带江,东南一大都会,沿革损益,政绩人文,即岁集一编,书不胜书矣。郭志修自康熙癸卯,距今一百五十六年,其间典章文物,欲一一访求补载,罔有遗失,难矣哉。长沙周君希甫先此摄篆,因都人士之情,方议设局重修,余喜周君之先得我心也,黾勉从事,因延阳湖孙观察渊如、山阴朱郡守意园总其成。又明年甲戌,今仓场侍郎宝斋莫公来主云间讲院,后先考证,重加厘正,而一时群贤萃集,采访搜罗,综合寻求,殚心竭力,各尽所长,时阅六载,稿凡三易,而是书以成。是书也,列十四门,分八十上卷,积一百八十万一千四百五十九字。说者以卷帙繁浩,殊失事增文减之例, 不知山川名胜图经易沿其误也,民赋兵防随时以制其宜也,遗征盛事尚虑其久淹也,诗、古文、词尚虞其不富也,金石文字足以资考订也,人物代有兴者,善善从长,有美必录,士大夫知人论事,日久自有定评。今兹捃摭,不厌其详,一待以太史輶轩之采,亦以助后来修志者之编孴焉。

孟秋之月,将以俸满入都,会剞劂告竣,因掇其大略弁于简端。至各门标目,详于凡例,兹不复赘云。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七月知松江府事宋如林撰。

清嘉庆年间,松江府辖 1 厅 7 县,府志叙述疆域、山川、建置、田赋、学校、武备、职官、名宦、选举、古今人物、艺术、寓贤、方外、列女、艺文、名迹、拾遗等项内容,悉以所辖地域为记述范围。其在编纂思想上,有以下 3 方面特色值得肯定:

  1. 重视运用地图。《凡例》云:“府境形胜绣错,建置罗列,非绘图不能解”。卷首除《建置图》、松江府及所辖各厅县《全境图》、《城池里》外,还绘制了《乡保市镇图》、《松江水利原委图》、《九峰三泖图》、《海防图》、《府署图》等 39 幅地图。这些地图绘制技术较高,较一般府志详尽,

且“附说于后”,意思简单明白,颇便读者对照阅读。

  1. 重视府境利病。松江府襟江负海,为东南泽国,水利为一郡先务。

《山川志》按照《水经注》体裁,将府境河流湖浦及其支脉条分缕析,并述其源流、利病及浚治工程。其搜集的资料,从《禹贡》起,至清嘉庆二十年

(公元 1815 年)止,包括历代帝王谕旨、名臣奏议、古今图籍及金石,凡与水利有关的资料,莫不搜求齐全,内容十分丰富,对考究松江水利甚为有益。

  1. 重视国计民生。明清二代,松江赋役之重,天下闻名,明末几乎酿成变乱。《田赋志》不仅记载了历代田亩、田赋、各种杂派,而且记载了明万历年间上海、华亭、青浦等地百姓反对“勘绝田”,抗议加派赋额的经过, 崇祯年间华亭知县“秘匿部文”,擅加赋税的盘剥行为,以及农民在苛税重赋下的沉重负担等情况。
  1. 州县志

州县志是以州县为记述范围的方志,如嘉庆《泾县志》。

嘉庆《泾县志》共 32 卷,由清李德淦修、洪亮吉纂。李德淦是泾县知县, 实际编纂工作由洪亮吉主持。洪亮吉是清中叶著名学者,在经学、地理学、人口学方面皆有建树,著有《更生斋文集》等。他编纂过乾隆《延安府志》、

《淳化县志》、《长武县志》、《澄城县志》、《固始县志》等七八部志书, 经验十分丰富。《泾县序》集中反映了他的修志观点,其中不少观点,现在仍有参考价值。他认为:“一方之志,苟简不可,滥收亦不可”。“苟简, 则舆图疆域,容有不详”。“滥收则或采传闻,不搜载籍,借人才于异地, 侈景物于一方,以致■以传■,误中复误”。他主张:“撰方志之法,贵因而不贵创,信载籍而不信传闻。”“博考旁稽,义归一是,庶乎可断踵前修, 不诬来者矣”

嘉庆《泾县志》为清代名志之一,梁启超称其为县志中之最。其所列门类及编排,曾被誉为州县志典范。该志目录如下:

卷首叙、例、图

卷一沿革(星野、疆域、形胜、风俗)

卷二城池(故城、街卷、坊表、乡都、市镇、桥梁、津渡) 卷三至四山水(诸条山、诸条水、陂泽、湖池井泉)

卷五食货(蠲赈、恩赉、田赋、杂税、户口、徭役、积贮、盐法、马政、屯田、囚田、物产、兵防)

卷六至七学校(学署、学田) 卷八书院(书院田)

卷九坛庙

卷十官署(仓库、公馆) 卷十一古迹(冢墓)

卷十二金石 卷十三职官表

卷十四至十五选举表(荐辟、例仕、吏仕、武选举、武职、赠封、荫袭、戚畹、乡宾)

卷十六名宦

卷十七至二十人物(名臣、宦业、忠节、孝友、儒林、文苑、武功、懿行、尚义、五世同

堂、百岁、隐逸、艺术、寓贤)

卷二十一至二十四列女(烈妇、贞女、旌表节妇、孝女、寿妇、旧志所载待旌节妇、新

增待旌已故节妇,新增待旌现存节妇) 卷二十五寺观(仙释)

卷二十六艺文

卷二十七杂识(纪事、灾祥、轶事、异闻) 卷二十八辨证

卷二十九旧志源流

卷三十至三十二词赋(宦寓与本县诸贤赋、宦寓诸贤诗、本县诸贤诗) 这份目录,可供读者了解其内容作参考。

洪亮吉是方志地理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纂修的《泾县志》带有明显的地理派色彩。

第一,重视记述境内地理内容。作为县志,它不仅重视记述县邑本身疆域的沿革,而且十分重视记述乡里、市镇等县以下行政单位的疆域和沿革。唐以前,泾县乡都无考。唐仅知 18 乡,名称无考。元代沿革亦不详。除此而

外,对宋代及明、清 11 乡的分合并省均有考述,对清中叶 18 市镇的方位和兴废也有翔实记载。《泾县志》沿革类的内容很丰富,如“风俗”门不仅记述历代民情、民俗、民风,而且详细记载方言、气候、岁时琐事及其演变等内容,为一般县志所罕见。针对当时方志讹陋甚多的通病,《泾县志》在每条沿革内容后,皆注明资料出处;沿革不详者,皆明确说明;旧志中与沿革无关的内容,一概省略;旧志错误之处,皆附短篇考证于后,加以澄清或纠正。严谨程度,如同学术著作。

第二,引征广博。《泾县志》重视借鉴和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凡例》说:“舆地之书,除历代地理志外,如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欧阳忞《舆地广记》、祝穆《方舆胜览》等有关涉县境者,无不一一秉录,而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载县事尤详, 今并分门录入”。志山水时,“凡唐宋以前诸图经地志所载者,无不录入, 并加以考证”。志风俗时,亦引证唐陈势《大宁塔记》、卢肇《新兴寺碑》等 17 种。使《泾县志》起到了汇集一方有关文献的作用。

第三,注重考证旧志讹误。凡重要记载,《泾县志》皆求证于史传载记, 凡史传载记错误之处,皆一一刊正,使引证之资料做到正确无误,可以“传信”,“不贻后人口实”。叙泾县沿革时,通篇考证 20 处。如《泾县志》引

《晋书·地理志》“太康二年置宣城郡”后加按语云:“按宣城郡建置年月当从沈约、郦道元作‘元年’为是,今考《元和郡县志》,又云汉顺帝立宣城郡。《太平寰宇记》又云武帝元狩元年改鄣郡为丹阳郡,至顺帝又改为宣城郡。恐皆误”。又如引《隋书·地理志》“泾,平陈,省安吴、南阳二县入焉。”及《通志》“隋平陈,废宣城郡,仍并安吴、南阳二县入泾县” 后,加按语云:“按南阳当为广阳。《隋书》、《通志》并误作南阳,南阳盖唐武德时所置”。这类考证,或纠正年代错误,或指出内容脱漏,或辨正旧志引文疏略,或证明有其他不同说法,起到了匡谬纠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