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边界模糊与市场空间的扩大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扩大有直接的关系。十几年来,我国在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和鼓励国外直接投资的同时,通过外贸体制的改革,使我国产品的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逐步加强了企业与国际市场的直接联系。1994 年,我国协议利用外资总额达 937.56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

432.13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 2367.3 亿美元,比 1980 年增长了 6.2 倍,其中出口总额达 1210.4 亿美元,增长 6.7 倍。在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由 1980 年的 50%多,降低到 16.3%,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由不足一半提高到 83.7%。按同一口径计算,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高达 45.3%,也就是说,在每 1 元人民币的国民生产总值中,进出口贸易的贡献额已占 0.45 元。过去只能在海外小型专卖店和大型连锁店“撮堆儿”买到的中国产品,从如今已能几乎在任何海外商店中挺立在货架上,从服装、皮包、玩具、鞋帽到各种家用电器和日常生活用品,made in China 的标牌无所不见。一位美国记者写道,美国人整个一天的生活,从早上起床时的闹钟、出门背挎的皮包、上班用的文具、吃饭时用的餐具、听的收音或收录机、傍晚与情人约会时点燃的蜡烛到就寝时铺盖的被褥、枕头等等,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国。从总体看,由于我国的实际关税保护比名义关税水平低得多,生产费用相对低廉,许多地方和企业也因自营进出口权的扩大,积累了较丰富的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因此,我国企业已具有一定的与国外企业竞争的能力。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特别是我国单方面宣传大幅度降低进口产品的关税后,一方面会使名义税率与实际关税水平贴近,从而使通过关税优惠来引进外资和各种非规范、随意性或地方政府默认的关税减免等政策手段受到较大的限制;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公开性政策,政府信用所要求的政策的稳定性, 也会鼓励过去对中国投资环境易变和政策风险担扰的国外公司,对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的直接投资。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可兑换性也开始进入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实际操作阶段。因此,从国内企业来看,过去被截然分开的国内与

国际市场,边界将趋于模糊,在产品同质和价格可接受的水平上,企业和平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和技术装备来源的属地标志会成为购买选择的次要因素,企业产品的经营区域限制也将削弱。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使我国企业的竞争不仅要面对国内外企业,而且,竞争的市场空间也会从区域性的扩大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